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2分)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3分)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 _________________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4)近年来,C处附近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2分)
(5)写出图中EF段铁路线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区位优势。(4分)
(6)七月份,一条数值为24°的等温线正好经过图中虚线所在的区域。依据所学知识,将这条等温线画在下面的方框内,走向要准确。(2分)
|
28、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1)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等,判断图中属何种地形区:北部B的地形名称是 ,其南侧的A地区是 (地形区具体名称)。(2分)
(2)A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左右,沙漠广布,其典型地貌形态是 ,它是 作用的产物。(2分)
(3)与东北河流相比,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1分)
(4)图中发生在北部地区的地理事象有(仅有一个最佳选项)( )(1分)
A.地震活动强烈 B.泥石流多发 C.地热丰富 D.水土流失严重
(5)试说明C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27.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影响A、B、C三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3分)
(2)A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原因是 。(2分)
(3)从地区特点考虑,今后发展农业生产,A地区农业机械化侧重于 方向发展,B地区提高粮食商品率应强调 ,C地区发展农业应注意 。(3分)
26.读下面两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
(1)图甲是“滇西北地区略图”,这是有世界上独特的“三江并流”自然奇观。图中Ⅰ河为_____江,Ⅱ河流出我国后称为__________河。(2分)
(2)图乙是“‘三江并流’所在地区气温、降水量与海拔的关联示意图”。图中的气温垂直递减率7月_____(大于或小于)1月;这里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海拔约______米的山坡上。(2分)
(3)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4)有关部门计划在Ⅲ河上修建梯级水电站,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试对Ⅲ河水能开发的两种意见分别说明理由。(4分)
赞成: 反对: 。
(5)除水能资源外,“三江并流”所在省(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4分)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25.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A.水能 B.太阳能 C.核能 D.天然气
23.若某一冷锋受地形阻挡,停滞在AB两地之间,则
A.A处阴雨绵绵 B.B处多晴朗天气
C.A处海拔高于B处 D.B处处在丰水期
22.有关图中两条河流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处在热带地区
B.都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C.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D.夏季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21.AB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分界线
B.两侧的土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20.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主要农业区
读右图完成下列21-23题:
图3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5-18题
15.图3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16.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7.关于图3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8.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