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9.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6-8题。
6.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7.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8.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9-11题。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可能属于( )
A.燕山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天山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 D.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 )
A.森林带 B.森林一草原带 C.草原一荒漠带 D.荒漠带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29.(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
(3)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 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4)呈点、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分散,邻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由于在开采矿产(煤炭)以及城镇和道路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及弃土弃渣等造成的。
(5)包兰线 铁路线基本上沿着河流(黄河)谷地行进(分布)。地势低平,工程量小,筑路费用低;沿线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较发达、城市数量较多、人口相对密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6)见图
28.(1)天山山地 塔里木盆地
(2)沙丘 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
(3)东北河流(4)A
(5)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稳定的灌溉水源。
27. (1)A热量条件不足 B人均占有耕地少 C水源缺少
(2)A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粮食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
(3)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建设引水工程
26. (1)金沙江(或长江) 湄公河(2)大于 2200-2300米
(3)地形: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或位于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水流急,落差大)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4)赞成:开发水能,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西电东送后,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并且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反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修建水电站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5)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国家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优越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D |
A |
B |
A |
B |
B |
C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C |
B |
C |
D |
B |
C |
B |
D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B |
C |
C |
C |
C |
|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