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19.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不足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回答16-17题。
16.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K^S*5U.C#O
①下渗 ②蒸发 ③降水减少 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5.下列地貌单元中,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处在第二级阶梯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河套平原 D.柴达木盆地
14.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13.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K^S*5U.C#O
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12.治理黄河根本在于( )
A.造林种草、水土保持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 K^S*5U.C#O
A.①界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南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
11.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森林与非森林分界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9.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黄海一带
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8.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A.4、5月,6月,7、8月前后
B.5、6月,7月,8、9月前后
C.3、4月,5、6月,7、8月前后
D.10月,8、9月,7、8月前后
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8-9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