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一旦失衡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据此回答17-18题
17.生物灾害包括 ( )
①病害 ②虫害 ③鼠害 ④赤潮
⑤旱灾 ⑥荒漠化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18.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回答15-16题。K^S*5U.C#O
15.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14.我国已建立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下列自然灾害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是 ( )
A.地震 B.台风 C.干旱 D.海啸
图为“台风从东南沿海向西北经过浙江某地时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台风中心最接近该地的时间是 ( )
A.14 时 B.16时 C.19 时 D.22 时
1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接近 ( )
A.西北 B.正南 C.西南 D.东南
遥感技术(GPS)在自然灾害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10-11题
10.在台风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进行 ( )
A.统计受灾人数 B.监测台风运动路线
C.分析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D.分析台风成因
11.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收集洪水受灾区的面积 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①旱涝 ②盐渍化 ③暴雨 ④地震 ⑤滑坡 ⑥干旱 ⑦风沙 ⑧泥石流 ⑨低温冷害 ⑩冰雪灾害。据此回答8-9题
8.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以哪种灾害组合为主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⑧
9、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南地区以哪种灾害组合为主 ( )
A.①⑤⑧ B.④⑤⑧ C.⑤⑧⑨ D.③⑨⑩
7.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
A.a B.b C.c D.d
6.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1-4题。
1.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
带
2.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3.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7.(10分)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业。如东北地区沃野千里是我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而我国西南粮食生产却相对落后,读我国西南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B地区在一年中 ≥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4分)。
(2)与东北地区相比B的粮食生产发展落后分析B区土地利用中主要的不利因素(6分)。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