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19-20题。
19.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0.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8.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长绿树
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7.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06年2月4日讯:由于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连年干旱,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去年秋残蝗基数大,冬春气候条件适宜蝗卵越冬、出土,将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14个省市今年飞蝗发生面积约达2200万亩,比去年扩大400万亩。农业部昨天紧急部署今夏飞蝗防治工作,要求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并在6月中旬前后,打好今年夏蝗统一防治战。据此回答15-16题。
15.造成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涝灾
16.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14.有关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灾害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是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
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天气灾害
C.提高我国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抑制风沙活动,避免沙尘天气
D.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
1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天气日数呈增长趋势。沙尘天气在气象学上按强度差异划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个等级。据此回答14题。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强烈。据此回答9-12题。
9.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10.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1.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12.调整后的高考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南极长城站已处于极夜期
B.东部地区的大部分河流已进入主汛期
C.华北地区的小麦已黄熟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8.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
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7.台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下列不属于台风灾害的是( )
A.狂风 B.暴雨 C.寒潮 D.风暴潮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
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8题。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回答4-6题。
4.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 )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5.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