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0941  230949  230955  230959  230965  230967  230971  230977  230979  230985  230991  230995  230997  231001  231007  231009  231015  231019  231021  231025  231027  231031  231033  231035  231036  231037  231039  231040  231041  231043  231045  231049  231051  231055  231057  231061  231067  231069  231075  231079  231081  231085  231091  231097  231099  231105  231109  231111  231117  231121  231127  231135  447348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0-14题。

10、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1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

A、1%   B、19%  

C、20%   D、21%

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图3)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13、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A、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1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试题详情

9、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火山地震   D、海平面上升

试题详情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6-8题。

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8、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

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图2)

A、②       B、③       C、④       D、煤变油

试题详情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据此材料,回答3-5题。

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

A.SOx   B.C02   C.NOx   D.氟氯烃

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产生于   (   )

A.生产制冷剂过程中排放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排放

C.燃烧煤炭时排放      D.火山喷发时释放

5.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

A.酸雨增加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

试题详情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中的生物大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因此它属于社会环境因素

B.科学技术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C.太阳离地球很远,它不属于环境因素

D.南极大陆无人居住,因此那儿不会有社会环境

试题详情

1.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

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

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

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

试题详情

34.读图回答问题: (11分)

图一:巴西人口分布图            图二: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

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

(1)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3分)

(2)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雨林遭到破坏了会造成什么影响呢?(4分)

试题详情

33.读“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⑴天山中部降水量最多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_________米,该地地处天山的_____坡。该地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该地的山麓农业活动是典型的绿洲农牧业,_________和_______成为此类农牧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水源。

试题详情

32.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指东北、黄淮农区的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广义范围是指年降水量在250-500mm的地区,这里是生态环境最不稳定而且脆弱、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的地带。读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图2),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6分)

A.生态环境脆弱   B.施肥少或不施肥   C.风蚀、水蚀加剧

D.不因时制宜    E.沙丘开垦      F.过度放牧

   、②    、③   、④   、⑤   、⑥   、(每格1分,共6分)

试题详情

31.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2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3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水稻土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

有利条件:                                   

                                   (4分)

不利条件:                                          

                                   (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