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我国园林艺术别具匠心,世界著名,下列有关我国园林构景艺术及景观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景是园林精华所在,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B.隔景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C.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
D.借景关键是借园中之景突出周围景色,是观景的主要所在
17. 下列风景区中,具有较高的地理科学价值的是( )
①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②云南的路南石林 ③甘肃敦煌 ④法国的卢浮宫 ⑤塞尔维亚的咯斯特地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 D.西北风
16.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图表示城市的几种规划方案。其中圆圈代表城市外缘,圆心代表市中心,则规划合理的是( )
A.②⑤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⑤ D.①②⑤
下表是我国某地的一个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民族构成变化表,据此回答12---13题
年份 |
草地% |
耕地% |
林地% |
荒地% |
蒙古族% |
汉族% |
1820年 |
60 |
5 |
10 |
25 |
90 |
10 |
1950年 |
40 |
45 |
5 |
10 |
50 |
50 |
11.从文化景观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看,该村最理想的文化景观是 ( )
A.草原牧场 B.丘陵梯田 C.旱作耕地 D.水田耕地
1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其影响原因主要是 ( )
A.军事因素 B.自然环境 C.耕作技术 D.生产、生活方式
13.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在一地产生以后,构成文化传播的一般顺序正确的是 ( )
A.核心--向外扩展--长距离、跨地区扩散
B.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散
C.向外扩展--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
D.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展--核心
10.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军事力量 B.政府力量 C.科学技术水平 D.经济力量
读下列4个国家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回答8-9题。
8.上述4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9.上述4国综合国力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读某城市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6-7题。
距市中心距离(km)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相对数) |
商店 |
150 |
100 |
50 |
25 |
5 |
0 |
0 |
0 |
0 |
0 |
住宅 |
72 |
60 |
48 |
36 |
24 |
12 |
0 |
0 |
0 |
0 |
|
工业 |
30 |
27 |
24 |
21 |
18 |
15 |
12 |
9 |
6 |
3 |
6.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
A.0-2km左右 B.0-4km左右 C.3-5km左右 D.>5km
7.有关住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中心5km以外
B.住宅区的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
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
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分异的一种表现
右图为我国某著名公园景观一角,回答4-5题。
4.该公园所在地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区中的( ) ( )
A.吴越文化副区 B.齐鲁文化副区
C.燕赵文化副区 D.巴蜀文化副区
5.从描写该公园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
着绿树红墙。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其欣赏时,选择欣赏的位置和欣赏的时机为( )
A.亭台楼阁上俯瞰、春季 B.湖面乘船慢行、夏季
C.塔下抬头仰观、秋季 D.水边小路漫步、冬季
读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3题。
具体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600 |
22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000 |
1000 |
4 |
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河湖
3.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太阳辐射能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