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13分)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地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图示地区主要属于________景观,从资源的价值看,它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这反映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的特征;它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这反映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特征。
(3)试述该种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
(4)如何正确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21.(1)人文旅游资源 CD
(2)教育
(3)多样 地域 AB 非凡 重复使用 利用
保护
21.(10分)下列一组景观图分别是A南京中山陵、B布达拉宫、C庐山三叠泉瀑布、D广西漓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________两大类,上述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代码)。
(2)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更多地表现出________和娱乐、休憩等旅游方面的意义。
(3)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漓江独特的山水地貌和号称“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是其他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其中________(代码)旅游景观的可创造性,也充分体现了它们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意味着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会破坏旅游资源本身,只要正确________和________,旅游资源就会长久存在。
《2010-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国家将重点培育形成12个红色旅游区。完成19-20题。
17.D 图中丁路线赏林海雪原可以;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丁路线未从洛阳附近经过。
18.B 乙路线的终点在青藏高原上,这里因地势高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
19.下图是某一“重点红色旅游区”内的革命遗迹。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图中这一建筑所在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应该是
A.沪浙红色旅游区 B.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C.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D.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19.C 图示应为位于贵州省的遵义会议旧址。
20.下面表格材料反映了
红色旅游区 |
旅游客源前五位的省区 |
西柏坡 |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 |
井冈山 |
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广东 |
A.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的特性 B.地区接待能力影响客流量的多少
C.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D.游览价值的高低影响客源地的形成
20.C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取决于它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即市场距离。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A.登庐山,游漓江--甲
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
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
D.看龙门石窟,赏林海雪原--丁
18.四条游览线路终点,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景观图”,完成15-16题。
15.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这种景观属
A.地质地貌景观 B.自然景观
C.生物景观 D.人文景观
16.下列旅游胜地有图中景观分布的是
A.桂林 B.延安
C.井冈山 D.敦煌
15.D 图中景观是黄土高原上的民居--窑洞,该景观是当地人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建的。
16.B 革命圣地延安位于陕北的黄土高原上。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具雄、奇、灵、秀等特征。据此完成13-14题。
13.天柱山景区人烟稀少,其原因可能是
A.天柱山的美学价值不高 B.天柱山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小
C.天柱山的交通不便 D.天柱山的基础设施较差
14.近年来,天柱山景区的游客大大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A.天柱山的景色更加秀美 B.天柱山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
C.人们对天柱山的评价提高 D.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交通条件改善
13.C 天柱山交通不便,增加了游人的心理顾虑,因而游人稀少。
14.D
12.B
12.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活动基础设施的有
①水 ②邮政 ③电信 ④购物场所、健身设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D 旅游经济价值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与游览价值成正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