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1351  231359  231365  231369  231375  231377  231381  231387  231389  231395  231401  231405  231407  231411  231417  231419  231425  231429  231431  231435  231437  231441  231443  231445  231446  231447  231449  231450  231451  231453  231455  231459  231461  231465  231467  231471  231477  231479  231485  231489  231491  231495  231501  231507  231509  231515  231519  231521  231527  231531  231537  231545  447348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海底火山爆发 ④风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图中所示的地震发生地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上。

2.B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图中所示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该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3.C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有关联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破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而滑坡、泥石流不会引起海啸。

试题详情

28.读下列资料和示意图2-7。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这些宝贵资源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每天至少有100万棵树被毁。现在,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60%,许多地区的原始林已踪迹全无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公顷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

(1)根据资料和示意图,图A、B的内容应为:A_________,B_________。

(2)按“目前状况”图示,分析巴西大量砍

伐森林的这种做法,反映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目前状况”要实现“发展方向”,人类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为达到“发展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白皮书。并在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7.“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1)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如2003年耕地净减少253.74万公顷。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2)读图2-6,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

试题详情

下表是我国某地1960-1975年有关数据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

项目
1966年
1975年
耕地面积(万亩)
60
65
森林草地面积(%)
18
10
气温年较差(℃)
32
35
年降水量(mm)
45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粮食平均亩产(Kg)
160
145
人口(万)
30
34

24.从表中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

B.年降水量减少,导致酸雨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

D.土壤污染严重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25.今后该地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

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试题详情

图2-4显示了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21-23题。

2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圣彼得堡

2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的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试题详情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荷兰围海造陆,全国1/5的土地是从海洋中得来的

B.排干三江平原的大面积沼泽,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C.我国在西北地区建水电站

D.加拿大大规模开垦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产小麦,增加出口

19.关于二氧化碳长期过度排放造成严重后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

B.南极洲平均海拔将增加

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

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一些灾难

20.有关可持续发展三项基本原则制定依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人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代际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

B.因为地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限制自身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因为地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多环境问题表现为全球性。因此解决、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决策和行动

D.三项原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试题详情

17.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

A.保护林区生态平衡,需要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B.林区的降水多被树冠截留,因而林区内地面很干燥

C.森林利用与保护是辩证关系,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D.我国在风沙危害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营建经济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