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4.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13-14.13.B 14.D 第13题,火山灰到达空中后,受盛行风向影响很大。图中显示火山灰向西北方向沉积距离较远,而在东南方向扩散距离小,这说明受东南风影响。第14题,火山灰含有多种养分,土壤肥沃而深厚,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农作物产量高,所以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
下图中数字代号表示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四个城市,读图,完成11-12题。
11.四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可能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震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1-12.11.B 12.C 第11题,由图中信息可推断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为圣地亚哥、广州、乌鲁木齐、吉隆坡。只有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平原地区,最不易形成滑坡。第12题,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较多。
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9.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 B.b C.c D.d
10.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9-10.9.C 10.A 土壤含水量越高、坡度越陡、风化程度越高,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
右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完成7-8题。
7.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地点 |
人口密度 (人/km2) |
震中距 (km) |
地震发生时 间(地方时) |
震级 (级) |
死亡人 数(人) |
X |
200 |
5.8 |
10:25 |
7.4 |
8 |
Y |
500 |
2.5 |
4:00 |
7.1 |
1 820 |
8.Y地因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Y地人口密度较大 B.Y地距震中较近
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答案:7-8.7.A 8.D X、Y两地震中距分别为5.8千米、2.5千米,故不可能在震中,因为震中距表示该地距震中的远近;震级表示能量大小,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大于5级属于破坏性地震;一般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大,但不能反推,因为地震破坏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以及震区地质构造、地震发生时间、当地人口、经济都有关,一般深夜地震,由于人员都在室内而危害较大。Y在印度中部,不可能处在板块边界地带。
分析下面表格,完成5-6题。
震源
深度
震中 烈度 震级 |
5 |
10 |
15 |
20 |
25 |
2 |
3.5 |
2.5 |
2.0 |
1.5 |
1.0 |
3 |
5.0 |
4.0 |
3.5 |
3.0 |
2.5 |
4 |
6.5 |
5.5 |
5.0 |
4.5 |
4.0 |
5 |
8.0 |
7.0 |
6.5 |
6.0 |
5.5 |
6 |
9.5 |
8.5 |
7.5 |
7.5 |
7.0 |
7 |
11.0 |
10.0 |
9.0 |
8.5 |
8.5 |
8 |
12.0 |
11.5 |
10.5 |
10.5 |
10.0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
B.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
C.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D.一个震源深度为10千米的5级地震,其破坏性相当于一个震源深度为25千米的6级地震
6.烈度是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震级 ②人口密度 ③震源深度 ④经济发展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5-6.5.D 6.B 本组题考查地震要素中的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从表中可看出,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还与震中距、地面建筑及地质构造有关,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无关。
读“中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1978-2000年)图”,完成3-4题。
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未统计在内。
3.从图中看,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均较大的年份是
A.1991年、1998年
B.1990年、1996年
C.1999年、2000年
D.1985年、1995年
4.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趋势是
A.在波动中平稳变化
B.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
C.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
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
答案:3.A 结合图例可以看出1991年和1998年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
答案:4.B 从图中看出农作物受灾面积总趋势增加,但不同年份间有变化。
读“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完成1-2题。
1.东部地区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基本一致,说明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方日较差大
2.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答案:1.C 我国处于季风气候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所以东部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答案:2.C 东南沿海地区没有春旱,西北内陆地区没有暴雨和洪涝灾害,四川盆地少受风沙危害。
23.(9分)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原因。
(5)右上图是“某区域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23.(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火山喷发 滑坡
(4)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5)A
解析:第(1)题,此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由空间位置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使泥石流频发。第(2)题,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及西南地区的植被状况可作答。第(3)题,结合地质灾害的类型可回答。第(4)题,结合地理位置可回答,注意不要漏掉台风的影响。第(5)题,①为宝成线,②为成昆线,③为襄渝线,④为成渝线,⑤为成都-达州,除④地处成都平原外,其余线路多在山地高原地区。
22.(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
(1)从A图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A、B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能
答案:22.(1)旱灾 霜冻灾
(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答案: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3)不断扩大 呈波动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解析:读A图可知,旱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且呈波动上升趋势;霜冻灾害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小;水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修建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仍在加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