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19-20题。
19.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20.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右图6中甲、 乙、丙、丁四点分别表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回答15~18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某日同时出现一年中的最大值
B. 甲、丙两地的昼长在某日同时出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甲、丙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在某月同时出现一年中的最大值
D.乙、丁两地在7月份同时盛行东南风 *k*s*5*u*
17.当丁地正处于黎明时,乙地( )
A.一定是正午 B.一定是下午
C.有可能是正午 D.有可能是黑夜
18.假设乙、丙两地同时在昏线上,此时同时进入雨季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等地级城市,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读西安市附近略图,完成14-15题。
14.西安市作为古都的区位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铁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促进西安、咸阳城市发展的共同因素中不包括( )
A.铁路枢纽 B.工业发展
C.旅游业发展 D.国家政策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11-13题。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oC) |
七月平均气温(oC) |
甲 |
102 oE,25 oN |
1891 |
7.7 |
19.8 |
乙 |
113 oE,28 oN |
68 |
4 |
32 |
11.甲、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3.乙地所在的省份( ) *k*s*5*u*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九线穿过该省
10.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不正确叙述是( )
A.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
B.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
9.在我国四大高原中,具有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特点的是 (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读图4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分析回答5-8题:
5.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阻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6.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7.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明显增加 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 D.结冰期长
8.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右图2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几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a、b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
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自然壮丽的湿地景观
图1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与我国部分地区吻合的一组是
A. a--西北内陆省区
B. c-少数民族集中地区
C. b--东部经济地带
D. b--边远农村
2.人口的平均寿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 b c B.c b a
C.a c b D.b a c
28.(10分)(1)上海 相同 (2) 构造地震 破坏性地震 (3)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