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甲图和乙图,回答26-30题。 www.k@s@5@ 高#考#资#源#网
26.P区域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7.Q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岸有寒流流经 ⑤沿岸有暖流流经 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③⑤ D.⑤⑥
28.影响图乙所示气候类型与P区域气候类型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信风带
29.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海域,按海水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30.关于图甲中山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B.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的
C.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在40oS以南,西侧的降水多于东侧
www.k@s@5@ 高#考#资#源#网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该大陆为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5.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21-23题。
2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N地 B.M地
C.P地 D.Q地
2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洋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 D.距海远近
2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游牧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0.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www.k@s@5@ 高#考#资#源#网
A.货物多东西向运输,但大河多南北走向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19.俄罗斯完全在亚洲部分的工业区是
A.乌拉尔工业区 B.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C.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读图,回答17-18题。
17.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18.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下图为二次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请回答15-16题。
15.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
A.75-100之间 B.150以上
C.125-150之间 D.100-125之间
16.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原面积 B.水利设施
C.工业化程度 D.日照时数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畜牧业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14.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
①夏季风受到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乙国比甲国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www.k@s@5@ 高#考#资#源#网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力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两次大地震
A.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B.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C.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1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 终年光照充足 B.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C.雨热同期 D.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