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
解析:雷电天气时,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都容易触电,在室内看电视易引雷电进入室内。
答案:C
19.读“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森林的历史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种图例表示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和沙漠的分布状况,其中表示现代森林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沙漠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从总体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根据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状况,森林、沙漠属于_________________资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鄂尔多斯高原风沙一片的现状告诉我们,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4)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地区,而今森林覆盖率不足1%,试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启示。
解析:植被破坏后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受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影响。鄂尔多斯高原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天然植被为温带草原,一旦植被被毁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降水在4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较多,黄土高原曾经的天然植被多为森林,若植被受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第(4)题,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帝王修筑宫殿、频繁的战争、炼制陶器、大规模的毁林开荒造成了该地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启示是: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答案:(1)B C
(2)可再生 土地
(3)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4)原因:战争、火灾、垦荒、修建宫殿、炼制陶器。启示:无论是非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不应过度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18.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14-18.解析:在各种受灾体中,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灾情指标中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等几项,主要指农作物受到的损失,其灾害应是洪涝和干旱;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体,干旱和洪涝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和农田,风暴潮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船只以及海水养殖业等;地震的主要受灾体是房屋等工程建筑。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受地质灾害危害比较明显。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答案:14.A 15.A 16.A 17.A 18.A
17.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受________________等受灾方式的损害( )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
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
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
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
16.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15.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1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 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唐?山大地震 ④印度洋地震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3.解析:酸雨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没有承受灾害的客体;唐山大地震和印度洋地震海啸,既有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又有受灾体,所以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11.A 12.B 13.B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14-18题。
1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1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