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6-7题。
6.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B.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
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D.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7.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第6题,图中的一个关键的信息是指向能源的只有③,比较给出的产业部门,能够提高能源的只有沼气池。鱼塘的塘泥可以作为肥料,有利于促进耕作业(种植业)的发展,①是耕作业。畜牧场的废弃秸秆、牲畜粪便等可以作为制造沼气的原料,提供给沼气池。第7题,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图中的鱼塘,发展养鱼以及基塘农业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这里气温高,也有利于发展沼气,以解决当地能源紧张问题。
答案:6.D 7.B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 3-5题。
3.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侵蚀 B.生物多样性锐减
C.草地退化 D.森林破坏
4.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 )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甲保护草原、杜绝沙尘 乙减少地震、防治滑坡
D.甲绿化美化、保持水土 乙吸烟除尘、保护生态
5.丙、丁两处都存在土壤侵蚀,丙地危害较为严重,其理由并不包括(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C. 土地生产能力高
D.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面积大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根据图中各种问题的分布,可以看出图中显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壤侵蚀。第4题,甲在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在西南横断山区,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5题,丙地指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农业类型主要不是粮食种植,D项理由不对。
答案:3.A 4.A 5.D
15.(2010·浙江高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 |
发展支持系统 |
东部地区 |
121.2 |
中部地区 |
113.3 |
西部地区 |
110.2 |
注: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分)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4分)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6分)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8分)
解析:第(1)题,先读懂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折线分布趋势,再回答有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第(2)题,前半题先看清图例,找到折线,读懂趋势,再回答生存支持系统变化特点。后半题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从材料中得出“生存资源禀赋、农业投入、资源转化效益”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前半题解法同第(2)题,后半题主要是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主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第(4)题,注意题干提示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性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成本”有关。我国东、中、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各不相同,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本地区发展支持系统的贡献也不相同。
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后较快上升,2003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百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发展正在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14.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6分)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6分)
解析:第(1)题,注意1990年为重要拐点;从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和变化上分析原因。第(2)题,1990年后湿地不断减少,会影响局部气候、生物多样性、旱涝灾害等。要注意保护湿地、退耕还湿等。
答案:(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回答11-12题。
1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12.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第11题,核电工业对环境污染很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核电工业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第12题,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升级可以推进和实现低碳经济。
答案:11.C 12.A
(2010·南开模拟)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
A.自然、市场、资源 B.资源、市场、自然
C.自然、资源、市场 D.资源、自然、市场
10.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解析:第9题,图中钢铁、石化等生产企业有三个重要指向箭头,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除了废弃物的排放外,指向生产企业的应该是资源原料,企业指向的应该是产品市场。示范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也有三个箭头,表示流入体系的是废弃物,流出的一个是处理后再利用的中水,另一个应是达标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第10题,根据图示生产企业的特点,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不会被完全回收利用,A错;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还应提炼加工,不能再放到海里,B错;钢铁、装备等都是运量大的工业,宜采用大型货物运输,D错。中水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答案:9.B 10.C
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
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
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
8.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
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
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
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第7题,共同保护地球是人类的目标,但是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各国承担同等责任等都是不科学的。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8题,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尽管我国农村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也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污染类型不同,治理措施也不同,植树造林不是治理一切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7.B 8.C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完成5-6题。
5.“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区域性原则
6.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对控制CO2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第5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强调共同性原则。第6题,题干强调“减排”,植树造林是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5.C 6.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