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1747  231755  231761  231765  231771  231773  231777  231783  231785  231791  231797  231801  231803  231807  231813  231815  231821  231825  231827  231831  231833  231837  231839  231841  231842  231843  231845  231846  231847  231849  231851  231855  231857  231861  231863  231867  231873  231875  231881  231885  231887  231891  231897  231903  231905  231911  231915  231917  231923  231927  231933  231941  447348 

4、将考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考纲从表面上看,它只不过列举了课本中重要的标题和子题,其实只要把它所列举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合并,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宏观的架构,使得知识变得非常的清晰。例如《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调动和运用知识。其中又把它分解成三个层次的要求:Ⅰ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建立正的联系。Ⅱ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Ⅲ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其中第二层次中措辞就值得关注,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那么“相关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所谓“相关知识”就是指一切与被考查问题都能够联系得上的知识。如果在备考的过程中,复习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正确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也许就不会因为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感到无奈。如地理学科中建立“气候”的知识点如下:

试题详情

3、将考纲与练习相结合。为把考纲的要求落到实处,考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练习。首先,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原则是符合考纲的要求,体现命题方向,不做偏题、怪题。其次,教师要精讲习题。讲题时,要根据考纲的知识考查范围、能力要求及题型特点,对重要习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考生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并找出纠正的办法。在评讲时学生要多注意在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导向功能的结论、方法、思路和数学思想。在立足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再次,在平时分析问题和练习中要注意提炼题目中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最后,要对考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以节省答题实践,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试题详情

2、将考纲与知识点相结合。落实基础,对照考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既要有横向串联,又要有纵横并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可以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思想指导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唯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考生要对照《考试大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在第二轮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如地理学科的等值线问题、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思想方法等,并不断地进行归纳、领会、应用,以此提高得分能力。在最后的二个多月的复习中,则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特别要重视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失误。

试题详情

1、将考纲与教材相结合。考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离不开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并且“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是历年高考的命题思路,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其答案的主要内容都是从教材上选取的。只有把考纲和教材相结合,才能剔除教材中考查范围以外的内容,减少无效劳动;才能使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得到深化和拓展,得到具体的落实。因为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只是一个纲或一个目,每一个知识点都包含着若干具体知识要素,每一个知识点与若干知识点存在内在联系。因此,复习时应立足教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要注意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应当使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拓展、加深。要思考所复习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课本是基础,课本就是高考试卷的来源,重视课本,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及与它相关联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克服“只见试题不见书本”的倾向。

试题详情

5.现实问题继续是高考问题的切入通道。 今后的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我们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热点和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课程,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地理学科的考核仍然突出能力立意,综合考察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即审题能力,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即知识迁移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即用学科术语科学准确表达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有四个“变”和四“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表面”“显性”向“核心”“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 “不变”主要体现在命题立意的基本点保持不变:①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③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

试题详情

4.学科特点还会是高考命题的不变追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追求探究性和开放性,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力图体现的重要目标。因此今年的试题将会更多地反映地理学要阐明的基本思想。例如: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究环境伦理道德;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另外需要综合地看待问题: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人文现象联系起来。

要把高考参透了:高考考题是,上谈天、下说地、中解人生(存、产、活),核心是天地人和人地关系的一个理性思维能力。

试题详情

3.图像系统仍然是高考问题的呈现载体。近几年来,地理试题中各类图像的数量不地增加,形态持续创新。如2010年山东文综卷地理部分共使用图像9幅,重庆文综卷地理试题使用图像9幅,福建文综卷地理部分使用图像16幅,全国文综Ⅰ用图表6幅,全国文综Ⅱ用图表6幅,浙江文综地理试题用图16幅,江苏省浙江文综地理试题用图22幅。新课标全国文综卷9幅。而且几乎没有一幅直接出自课本,都是原创或改编图,承载的内容也是最新的,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图像系统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由原来的重点考查分布提高到“区域判定能力”和“读图能力”“析图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新颖图像或局部区域地图的准确定位能力,有效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对地理信息的“解图”或者“图解”能力等。图表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它们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图上判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各类地图、图表的呈现,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有利于对学生区域位置的空间定位,以及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考查。

试题详情

1.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主旋律。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基础性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和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计算)、气候、水循环、洋流、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地关系(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3.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范围内,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出“新问题”。这些题目折射出了一种很强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特点、新气象。这些题目还都具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并以试题巧妙的立意显现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如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沙尘暴、能源问题;北极科考、气象和地质灾害问题等。体现时代性特征还将是地理高考试题的永恒要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