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图6中的虚线表示某地一次特大暴雨量的分布状况。其中,最大暴雨量分布地区的海拔约为
A.780m B.1500m
|
9.有关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N地位于南极圈上
B.M地的白昼短于N地
C.N地正处于日出时刻
D.M地太阳高度小于N地
|
A.新加坡正午时人影朝北
B.我国江淮流域普遍低温
C.墨累-达令盆地正处牧羊配种的忙季
D.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图4是某区域及其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①②③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图中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画错了
B.村庄②的气温明显高于①村
C.乙河水流向西北
D.村庄③比④要高出100米
|
|
4.“大洋一号”起航时
A.国际标准时间是4月2日0时 B.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为4月2日
C.西半球所在范围均为4月1日 D.纽约时间是4月1日22时50分
5.“大洋一号”2005年12月初经过好望角时,开普敦
A.进入干热季节 B.阔叶林树叶枯黄
C.昼短夜长 D.盛行西南风
6.“大洋一号”在非洲大陆南部东西两侧洋面(纬度大致相同),测得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状况是
A.盐度西侧高于东侧 B.水温东侧低于西侧
C.盐度与水温均是西侧较低 D.盐度与水温均是东侧较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形,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图2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代表的外力作用中,可以表示三角洲主要成因的是
A.A B.B
C.C D.e
|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势低平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河面海
29、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
、 。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 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①_______ ② 。
(6)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项选择)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 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 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 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28.读下面我国东部某河1993年流量过程线图5(它大体反映该河流 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回答: (8分)
(1)该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月,因为这时期该地区出现了特殊的 天气,这一天气现象是由 锋造成的。
(2)该河位于我国的 地区,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 和 。 河流除冬季枯水外,最低水位出现在 月,这是由于当地受 控制 造成的。
(3)简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1) 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等,判断图中属何种地形区:
北部B的地形名称是 ,其南侧的A地区是 (地形区具体名称)。
(2) A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左右,沙漠广布,其典型地貌形态是 ,它是
作用的产物。(2分)
(3)该区与东北地区河流相比,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2分)。
(4)图中发生在北部地形区的地理事象为(仅有一个最佳选项)(2分)( )
A.地震活动强烈 B.泥石流多发 C.地热丰富 D.水土流失严重
(5)试说明C地区气温为我国之最的原因(4分)
27.读长江、黄河示意图(图7),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①位于长江与 江的交汇处;②位于长江与 江的交汇处。
(2)试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及主要原因:(4分)
特点: ;
原因:
(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这主要考虑了干流长度、流域面积、入海水量等指标。
试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原因:(6分)
陆地面积与地形: ;
气候: 。
25.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有长江、黄河两大河流干流经过,五大类地形分布齐全
的省级行政区是
A.甘肃 B.青海 C.四川 D.西藏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23-24题 。
2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B.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24.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