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
|
|
备 注 |
空间分布 |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图4.21要会判断) |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
水循环周期 |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
|
利用程度 |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其它 |
1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南半球: 时针方向
⑴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时针方向
北半球: 时针方向
⑵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 时针方向
西风带 西风漂流 沿东岸折向高纬度 极地环流
⑶北印度洋:冬逆夏顺
13.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⑴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⑵洋流的成因类型
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其主要动力为 和 ;
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
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促使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整全球的 分布。
②对气候的影响: 流:增温、增湿; 流:降温、减湿。
③对渔业生产: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这些海区往往成为世界著名 。如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
④对海洋污染: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⑤对航海: 流节省时间、燃料; 流费时间、燃料。
12.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⑴主要有 、 、 三种。
⑵波浪 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⑶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运动规律: 一天中 通常海水两次涨落
一月中 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教材72页图3.7)
11.海水盐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⑴盐度: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海水中盐类物质很多,其中主要是 (咸味)和 (苦味)。
⑵影响因素:外海或大洋→主要因素是 、 等;
近岸地区→主要因素是 。
⑶纬度分布规律:
由南、北半球的 带海区分别向
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递 。
①原因: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 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远远超过降水量,因而盐度高;由副热带海区往赤道方向随降水量的增加,盐度降低;由副热带海区往高纬度随蒸发量的减少,盐度也降低。
②红海--位于副热带,蒸发量大,降水量很少;从陆地流入的淡水也少。 盐度达4.1%, 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
③波罗的海--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又陆地上汇入大量的淡水。盐度不超过1%,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
④亚马孙河口 --从三角洲向外大约160千米内的海水都是淡水。
长江口海域 --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10.海水温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⑴热量的收支:收入→ ,支出→ 。
⑵影响因素: 、 、沿岸 等。
⑶分布规律:水平分布→不同纬度海区:由低纬向高纬方向递 ;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经过海区 于寒流经过海区;
同一海区:夏季 ,冬季 。
垂直分布→上层海水: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深层海水:(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
9.地球上的海洋
⑴“地球的水库”:面积宽阔、水量巨大(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
⑵大气主要水源和热源;
⑶海岸地带:海陆相互作用强烈,人类活动集中
8.外力作用和地貌
⑴表现: 、 、 、 。
⑵对地貌的影响:
①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使地面崎岖。如: 、 、 。
流水沉积地貌:如: 、 。
②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 、 、 。
风积地貌: 、 、 。
③人类活动
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⑴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⑵分类: ,
地质构造 |
基本形态 |
地貌表现 |
与人类生产关系 |
褶皱 |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 向斜槽部:水 |
断层 |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
[训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
A为 斜,B为 斜。
⑵甲乙两处山垅的成因是 。
⑶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B为__________________。
6.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⑴内容:全球的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 、 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图:板块的运动)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的地带, 、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⑵板块分布: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图3.11)。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
⑶应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