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回答10-11题。
10.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 B.4个 C.5个 D.6个
11.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 B.L<N C.L>K D.M>N
下面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经纬度),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四海峡中,属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
A.A海峡 B.B海峡 C.C海峡 D.D海峡
9.当北京时间是8月1日17时时,太阳直射点正
在下列海峡附近的是
A.A海峡 B.B海峡 C.C海峡 D.D海峡
7.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6.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 °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据此完成3-5题:
3.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4.地震发生期间,印度东部沿岸的洋流流向是
A.从南往北流 B.从西向东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东向西流
5.图中A、B相比
A.由于A、B两地气候不同,所以A地年降水比B地多
B.由于B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所以B地年降水比A地多
C.由于B地沿岸是暖流,所以B地的气温比A地高
D.由于A地沿岸是寒流,所以降水比B地少
读右图,回答下列6-7两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
A.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浆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C.岩浆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
D.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类岩石都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B.大理岩属于③类岩石
C.花岗岩属①类岩石,它由长石、方解石和云母等组成的
D.石灰岩属④类岩石,有气孔
29. 表1和表2分别是江南丘陵某乡1976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活用能构成情况。回答: 表1 某乡土地利用构成(%)
|
耕地 |
林地 |
草山草坡 |
湖泊 |
其他 |
1976 |
45.2 |
4 |
8 |
2 |
40.8 |
2000 |
30.8 |
14 |
20.3 |
10.8 |
24.1 |
表2 某乡生活用能构成(%)
|
秸秆 |
薪材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1976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2000 |
20.5 |
10.8 |
144 |
35.3 |
15.2 |
2.8 |
(1)2000年与1976年相比,该乡土地利用构成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重大意义?
(2)2000年与1976年相比,该乡生活用能构成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有何重大影响?
(3)1976年以来,该乡积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活用能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 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地197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表并完成下列要求:
(1)1970年到1990年,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为______ ___,森林、草地面积比例则呈现出_______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70年 |
1990年 |
|
耕地面积(公顷) |
4.0万 |
4.6万 |
|
森林、草地覆盖率(%) |
18 |
10 |
|
气候条件 |
气温年较差(℃) |
33 |
36 |
年降水量(mm) |
440 |
380 |
|
水土流失范围 |
小 |
大 |
|
粮食生产 |
平均亩产(kg) |
160 |
150 |
总产量(万吨) |
9.6 |
10.5 |
|
人口(万人) |
32 |
40 |
(2)20年来当地自然条件发生的变化是:
这些变化对粮食总产量和亩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3)以下采取的脱贫致富的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A.优势资源的开发 B.大量出售林木 C.发展立体农业 D.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4)请你谈谈今后当地应采取哪些基本策略,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紧张的人地关系。
27.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位于东八区。回答:
(1)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典型气候类型是 ;(2)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上,从湿润状况来看,
该地属于 地区。
(3)该地可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主要经济作物是
(4)正常年份该地河流最高水位的时间出现在 月,原因是:
26. 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基于:
A. 农业管理方式的多样性 B.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C.我国工业部门的多样性 D.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多样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