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下列试剂中,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的是
A.浓硝酸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苛性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液氯 B.金属铜
C.二氧化硫 D.醋酸钠
1.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物质。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硫酸铵 B.碘酒 C.二氧化碳 D.乙醇
26.(12分)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铜、铁与硝酸的
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
答。
(1)甲组同学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验证
铜与硝酸的反应。已知仪器a中盛
有足量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试管b中盛有6.4 g铜。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
③仪器c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 。(填分子式)
④待试管b中反应进行完全,如果向b中液体里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HNO3只被还原成NO,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
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a的代数式等表示)
②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3+)∶n(Fe2+) 为3∶1,则a/b的值为 。
徐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5.(10分)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Fe3+、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 。
(3)操作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 。
(5)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9分)化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
(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①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 t,海水里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②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填字母)
A.单质钠 B.单质钾 C.氯化钠
③目前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是氯碱工业,它是以 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
(2)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①工业上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
②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制造耐火材料的是 。(填字母)
A.氧化镁 B.过氧化钠 C.三氧化二铝
③在生铁和钢这2种金属材料中,含碳量较高的是 。
(3)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pH< 的雨水称为酸雨。
②下列物质中,会破坏臭氧层的是 。(填字母)
A.氮气 B.一氧化碳 C.氟氯烃
③在生产中,人们曾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已知能发生的反应为(在有水蒸气存在时):2NH3 +3Cl2=6HCl + N2,则如果氯气管道某处漏气,用该方法检查时的现象是 。
23.将一定量的铝粉与FeO·2Fe2O3的混合物粉末分成两等份,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15.68 L(标准状况)。另一份在高温下能恰好完全反应,则此反应所得固体混合物再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可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0 L B.13.44 L C.22.40 L D.31.36 L
22.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2)向(1)的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K+
B.该待测液中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Fe3+
C.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A13+、NH4+
D.该待测液中是否含有K+可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
21.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右图所示转化的是
选 项 |
a |
b |
c |
A |
Si |
SiO2 |
H2SiO3 |
B |
SO2 |
SO3 |
H2SO4 |
C |
NaOH |
Na2CO3 |
Na2SO4 |
D |
NO |
NO2 |
HNO3 |
20.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HNO3(稀)
Cu(NO3)2
B.Cu+HNO3(浓)
Cu(NO3)2
C.CuCuSO4
Cu(NO3)2
D.CuCuO
Cu(NO3)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