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右图,完成29-30题。
29.有关右图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B.该区域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区之一
C.该区域气候湿润,咯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D.该区域农垦历史悠久,凡是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辟为农田
30.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其原因是
A.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气象灾害主要表现为台风、洪涝
B.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C.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位于此地,工厂众多,污染严重
D.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加重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读图回答26-28题:
26.关于图中四海域盐度和水温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水温最高的是①海域 B.④海域的盐度高于③海域
C.盐度最高的是④海域 D.③海域的水温高于②海域
27.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之所以盐度最高是因为
A.位于大陆内部,地理位置封闭 B.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有暖流流经,水温较高 D.几乎没有陆地径流注入
28.流经图中大陆西岸的洋流名称是
A.莫桑比克暖流 B.马达加斯加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本格拉寒流
25.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调水工程壮举,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提是节水,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B.南水北调工程的难点在于如何认识和处理调水和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之间的关系
C.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后将会使北方水价大幅度升高
D.要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意义,就要更新设备,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一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一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23-24题。
23.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增多 D.秋冬季流量减少,春夏季流量增大
24.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D.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22.对照下边图示,以下说法能正确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是
A.①沉积岩②岩浆岩③岩浆④变质岩
B.①海面蒸发②径流输送③大气降水④水汽输送
C.①搬运沉积作用②固结成岩③风化④侵蚀
D.①非生物环境②植物③动物④微生物
21.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有关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A.图中铁路是青藏铁路
B.该地成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是水资源较丰富
C.黑河上、中游应控制引水量,以促进下游生态恢复
D.城镇人口过于集中,需把人口向北部迁移
20.青藏高原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A.耐湿热 B.耐干热 C.耐干旱 D.耐高寒
19.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8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受人类影响较小,自然面貌变化不大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17-18题。
17.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水位升高
18.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读横断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数码2表示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高山针叶林带
16.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大 B.人口密度小 C.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D.开发成本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