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28分)图(3)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图,图(4)为该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读后回答。
(1)夏至时,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一科学考察队在该地形区东南部考察时,发现此地自然景观奇特,山河相间、山高谷深,A地所处纬线在该地形区中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三条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世界独有的“三江并流”地理奇观。该地形区中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三江源”所在地区生态呈现恶化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16分)
(3)指出图(4)中山地两坡雪线分布高度差异的因素。(4分)
(4)夏至时,B地正午太阳高度-61°52′,且B地位于某大陆东岸,则B地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并说明其原因。(6分)
8.(12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反映雪线高度分布图,则以0°纬度为中线,此图的右侧是什么半球?为什么?
(2)为什么雪线最高处不在赤道?
(3)由图可看出,雪线的大体分布规律是 。
(4)若此图反映海洋盐度分布图,则以0°纬度为中线,此图的右侧是什么半球?为什么?
9.(12分)读世界植被图,完成下列问题。
(1)哪一幅图是现在的情况?哪一幅是CO2加倍时的情况?
(2)请分析CO2加倍时,在什么纬度地区的植被带发生了最显著变化,有什么变化?
7.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A 、B、
C、 ,D、 。
(2)A→B→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 因素影响。
(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是(填字母) 。A自然带分布在两种气候类型区,其气候类型是 。
(4)A→B→C土壤发育程度 ,主要原因是 。
6.读“中国30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0),完成下列要求:(21分)
(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针叶林带
(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5分)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5、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36分)
(1)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序,并写出甲地东西两坡和丙地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土壤类型。(6分)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乙地a界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分)
(4)近年来,a界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5分)
(5)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比较丙地南北两大水系干流的水文特征异同。(9分)
(6)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在秋末冬初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试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 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
3、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位于智利 B、b位于东非高原
C、c位于西伯利亚 D、d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
B、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
C、 位于南半球的是bd
D、 位于北半球的是bc
1、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a位于新西兰 B、b位于欧洲某地
C、c位于亚洲某地 D、d位于非洲某地
25.影响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低平 B.地理位置 C.气候变化 D.生产活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