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1)食盐加碘剂-碘酸钾的制备可以采用二条工艺路线:
第一条:利用碘与氯酸钾反应来制备。试回答:
①该制备法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能的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碘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碘酸,再与碳酸钾作用生成碘酸钾,请写出以上二步的反应方程式:
③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传统的加碘盐中,使用的加碘剂的主要成分为碘化钾。为减少碘元素的损失,需加入一定量的硫代酸钠,为什么?
5.有四瓶试剂:Na2SO4、Na2SO3、Na2S2O3、Na2S,其标签已脱落。试设计一简便方法鉴别它们。
4.简述含氧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3.简述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规律
2.简述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的一般规律及其分类原则
1.简述单质的化学性质
(2007北大)NH4+的化合价、半径均和K+相同(近),因此铵盐溶解度和相应钾盐相近。请各举一例说明铵盐和钾盐两种不同的性质。
(2006交大)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检验是否砷中毒。这种方法是用锌、盐酸和试样混合,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热玻璃管,如试样中含有砷的化合物,将在玻璃管中形成亮黑色的砷镜。有关反应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确证亮黑色物质是砷镜而不是锑镜,可用NaClO溶液检验,锑镜不溶而砷镜能溶于NaClO溶液,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东北大学)将一小块吸干表面上煤油的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至钠开始燃烧。燃烧毕,发现其产物为黄色固体物质。待冷却至室温,向坩埚内加入少量去离子水,黄色物质立即溶解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同时有少量气体放出;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1mol·dm-3 H2SO4,然后再加一滴KMnO4溶液,发现KMnO4紫色褪去。解释上述现象,写出相关反应。
2.副族元素
要重点弄清楚Fe、Cu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要弄清楚MnO4-、Cr2O72-等物质的性质。
1.主族元素
非金属:要重点弄清楚卤素、硫、氮、磷单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合物,如H2O2、碘酸盐等性质。
金属:要重点弄清楚Na、Ca、Mg、Al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Al及其化合物的两性、Mg2+、Al3+的水解问题等,应用有硬水的软化等相关知识。
2.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稳定性(对热、光和歧化)、氧化还原性、水解性、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1)盐的热分解
①含水盐的分解
一般难挥发性含氧酸盐的水合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水合物,受热总是脱水变成无水盐。
②分解成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具有单一氧化态的金属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受热都发生此类分解。
③缩聚反应
无水的酸式含氧酸盐,受热后失水缩合,进一步聚合成多酸盐。
④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组成盐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不稳定,加热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含氧酸盐的分解。
此类反应中,有阴离子氧化阳离子,阳离子氧化阴离子和阴离子的自身氧化还原。
⑤歧化反应
即发生在同一元素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阴离子的歧化,也有阳离子的歧化。
(2)氧化还原性
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若中心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电负性大),越易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即氧化性越强。而R-O键的强度与中心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成键情况、以及H+和Mn+的反极化作用和温度有关。
总的说来,若物质的结构对称,则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弱;若物质的结构很不对称,则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很强。物质有一由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表现形式为氧化还原过程。
在水溶液中,酸有如下经验规律:
①同一氧化性酸,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比在碱性中的强。
②同一元素的弱酸(如HNO2)的氧化性强于稀的强酸(如稀HNO3)
③酸的氧化性比其盐的氧化性强(与H+的反极化作用有关)。
(3)水解性
①离子化合物的水解
水解强弱取决于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离子构型。电荷高、半径小的离子,极化能力强;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主要取决于离子构型,其强弱是:18e构型(或18+2e构型)>9~17e构型>8e构型。
②共价化合物的水解
必要条件是电正性原子的价层要有空轨道。如:CCl4不水解,但SiCl4可以水解:
SiCl4+4H2OH4SiO4+4HCl
外界温度对水解的影响也较大,因为水解反应是吸热的。
③水解产物
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是碱式盐;高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是氢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
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准确判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可用电负性判断),然后按照取代反应的特点进行。负价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氢化物,正价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含氧酸。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