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图17为等值线示意图,其中数值a<b<c.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若该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图,OM线为锋线,则OM为_____锋,M是_____气压中心。
(2)若该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请在图上画出OM锋的示意图(冷锋用 暖锋用 )。
(3)若该图为等温线图,且等温线闭合,则OM线所处区域在地形上被称为_____。
(4)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则OM所处区域在地形上为_____。若a线高度为200米,且等高距为100米,已知垂直比例尺为1:10000,请在右图中画出沿xY线的地形剖面图。
(5)若此图为江南丘陵地形示意图,该地在农业发展模式中应该建立“______”体系。
32.读德国示意图(图16),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在图中填注莱茵河,分析其航运业发达的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的交通运输网主要由______和_____构成。
(3)用图例A在图上圈出鲁尔区。城市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
(4)完成下表的比较。
|
工业区类型 |
主要工业部门 |
优越条件 |
企业规模 |
鲁尔区 |
|
|
|
|
城市a、b |
|
|
|
|
31.读下面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______,乙为______平原,丙为“五岳”之一的_______。
(2)对A、B、C、D四处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 )
A.A--平整土地,建成农耕区 B.B--修建水库、蓄洪工程
C.C--打坝淤地,拦泥护坡 D.D--修筑水平梯田,建林果基地
(3)将下列文字代号填入图15中合适的方框内。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地理环境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①风力较大 ②夏季多暴雨 ③物理风化作用强 ④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⑤风力的沉积作用 ⑥流水的沉积 ⑦流水的侵蚀、搬运 ⑧气温差日较差大
图12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13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图13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m和b B.n和c C.s和t D.d和e
30.图12中d地区的影子与图13中对应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下表是我国2005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分析回答27-28题。
地 区 |
汽油(万吨) |
煤油(万吨) |
柴油(万吨) |
|||
生产量 |
消费量 |
生产量 |
消费量 |
生产量 |
消费量 |
|
华北区 |
290 |
757 |
54 |
187 |
545 |
995 |
东北区 |
O |
444 |
O |
55 |
O |
881 |
华东区 |
1309 |
1173 |
401 |
245 |
2438 |
3360 |
中南区 |
789 |
1039 |
270 |
276 |
1438 |
2243 |
西南区 |
O |
365 |
O |
121 |
0 |
459 |
西北区 |
0 |
400 |
O |
91 |
0 |
704 |
27.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是
A.大多呈现消费量小于生产量 B.西部地区资源短缺造成石油生产量小
C.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 D.能源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
28.我国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应该
A.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 B.与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合作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 D.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图11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 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脊
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 D.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山
26.该地区
A.可能储存地下水 B.可能储存石油 C.适宜修建隧道 D.适宜建设石灰厂
图10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中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有学者就此统计图归纳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六阶段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阶段,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B.3阶段,我国净增人口最多的时期
C.4阶段,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 D.5阶段,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24.6阶段以后,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是
A.人口将持续高速增长 B.将逐渐接近零增长
C.青壮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 D.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9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分析回答21-22题。
21.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A.Pl B.P2 C.P3 D.P4
22.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 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
A.大力发展特大城市 B.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
C.不能仅仅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
D.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有变化,如下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回答18-20题。
|
总收入 |
商品销售 |
饮食 |
住宿 |
交通邮电 |
娱乐门票 |
其他 |
1987年 |
18.44 |
5.92 |
1.74 |
4.8l |
3.88 |
未单独统计 |
2.09 |
1994年 |
73.23 |
12.4l |
14.04 |
18.28 |
20.29 |
3.43 |
4.7l |
18.从空间表现形式上看,旅游系统是
A.旅游者离开及返回的旅游客源地空间系统 B.旅游者往返及暂停的旅游通道空间系统
C.旅游者到达及游览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
D.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通过通道相互作用的空间系统
19.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下列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重要旅游 目的地的是
A.地中海 B.加勒比海 C.东南亚 D.喜马拉雅山
20.旅游发展中交通连接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没有交通把客源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旅游资源就只有潜在的意义
B.交通旅游收入是我国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C.游客在交通过程中只是空间的移动
D.旅游线路(包括交通线路)是重要的旅游产品
下表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16-17题。
|
人均能源消费(世界平均为100单位)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
美国 |
478 |
20 |
日本 |
24l |
11.6 |
英国 |
237 |
9.2 |
中国 |
53.6 |
2.8 |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是气温增高主要原因
B.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是惟一的原因
C.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
D.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质量恶化
17.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效应”,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石油冶炼厂 D.电镀厂
图8是一个旅游系统模型图。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987年和1994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