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嗳冬”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果树病虫害加重,小麦减产 B.春节期间到东北旅游观光的人数增加
C.东北地区来年可能会出现春旱 D.会使水稻种植的北界南移
21.在生活中,确定正午的准确方法是
A.当地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刻 B.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
C.时钟指向12点的时刻 D.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
辽宁省气象台对“暧冬”制定的标准是:从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的2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30年的平均值0.5°C,就说明是暧冬。2006年冬季东北地区出现“暧冬”,据此判断下题。
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从北向南
20.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7-18题。
17.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18.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表判断15--16题。
15.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
A.城市中心商务区 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
C.市区商业街 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
16.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14.下面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13.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 根据树桩年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据此回答9-12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
A.乳畜带分布图 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崎岖山区 D.复杂的丘陵地区
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
C.气候与河流 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
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
A.大片棉田 B.东南信风 C.大片绿洲 D.旱涝灾害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7.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