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概括图中半岛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⑵A、B、C三处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_,盐度最低的是______
⑶图中运河名称是________,其地理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下图为世界两个地区图,分析图答有关问题。
⑴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甲 _________________ ,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 (外、内)流河,d河流的名称是 。
⑶分析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城市①-②与城市③-④相比,实际直线距离较长的是 。
⑸乙地的石油输出到北美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露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C.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升高 D.造成附近水域永生生物大最死亡
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图中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地中海气候区
B.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C.位于东半球
D.属于大陆岛
17.当城市E昼长长于长城站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尼罗河进入汛期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人们正忙于收割小麦
C.北美中部平原来源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频繁南下
D.地中海的盐度处在一年中最高的季节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Q、F地所属的自然带有较大的差异
B.Q、E地附近海域都有暖流通过 C.Q地位于季风气候区
D.火山、地震、泥石流、台风和寒潮是P地区的五大自然灾害
15.当Q地处于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节时
A.M地的甜菜长势良好 B.F地盛行湿润气流,河流处于汛期
C.E地比Q地更早日出 D.P地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下图为20世纪末以来,欧美日在一些领域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据此回答12-13题
12.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A.劳动力不足 B.国内市场狭小
C.资源短缺 D.交通不便
13.欧美日信息技术全球份额占全球的绝大部分,
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A.环境优美
B.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C.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
读图,回答8-11题。
8.对①处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
A.飓风 B.寒流 C.泥石流 D.寒潮
9.②处植被遭毁.易诱发或加剧的灾害有
A.大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0.假如③处发生大地震,其东侧沿海地区可能发生的相关灾害是
A.滑坡掩埋道路 B.火山灰压倒房屋
C.海啸夺走多人生命 D.土地严重荒漠化
11.对防御各种自然灾害都有效的措施有
A.大搞水利建设 B.实行生命、财产保险
C.改善生态环境 D.加强监测,及时预报
7.对乙湖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B.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
C.开发丰富的盐资源.发展盐化学工业 D.开发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食品工业
6.关于丙、丁两地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土壤都比较肥沃 B.夏季都炎热而干燥
C.植被根系都比较深 D.植被叶片都比较肥大
5.甲、乙两地分别是
A.地中海 B.死海 C.吐鲁番盆地 D.里海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 B.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D.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4.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 B.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C.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
图为“某湖泊附近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5-7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