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在石油工业中,将重油制成乙烯的方法是( )
A.裂化 B.裂解 C.干馏 D.分馏
解析:将重油制成气态不饱和烃,应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才可以实现。
答案:B
6.下列情况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上废气的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鞭炮的火药中含有C、S、N等元素,在燃放过程中会产生其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其他选项很明显都会引起大气污染。
答案:D
5.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也叫直馏汽油;重油裂化也可得到汽油,叫裂化汽油。下列对两者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性质无区别
B.裂化汽油比直馏汽油的沸点高
C.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链烃,而直馏汽油中不含不饱和链烃(分子呈链状的烃)
D.可用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它们
解析: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分馏得到的汽油中不含有不饱和链烃。由烷烃裂化的反应可知,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链烃(烯烃)。无论是直馏汽油还是裂化汽油,都是组成复杂的有机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无法比较其沸点的高低。
答案:CD
4.工业上获得苯主要通过( )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常压分馏
C.己烷的催化重整 D.以甲烷为原料合成
解析: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经过分馏可以得到苯;己烷的结构经过重新调整可以变成苯。
答案:AC
3.CH2==CH2与按1∶1聚合,生成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乙烯打开C==C双键中的一个共价键变为-CH2-CH2-,苯乙烯打开C==C双键中的一个共价键变为,也可以写成。所以两者按1∶1聚合时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答案中的A、B实际结构几乎是一样的,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答案:AB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又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苯 B.甲烷 C.乙烯 D.丙烯
解析:有机物使溴水褪色,一种可能是溴易溶于有机物中使水层褪色,一种可能是溴与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苯能很好地溶解溴使溴水褪色,但苯不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D
1.2010年6月1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2010年环保专项行动作出重要批示。部署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一些地方已经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土壤污染严重危及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群众健康,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肤之痛。某市采取有力措施,使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你认为下列指施中合理的是( )
①垃圾分类,及时清理 ②治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 ③使用无铅汽油 ④将不按标准排污的工厂迁至城外⑤提高城市清洁人员的素质 ⑥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化肥 ⑦燃烧低硫煤 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A.①⑥ B.②④ C.③⑦ D.⑤⑧
解析: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工厂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汽车大量使用含铅汽油等。
答案:C
2.8 t×98%×95% x y
解得:x=5.8 t y=3.4 t
答案:5.8 3.4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7.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CH2Cl-CH2Cl ①
CH2Cl-CH2Cl→CH2==CHCl+HCl ②
已知反应①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100%)为98%,反应②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 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__________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__________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析:设2.8 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根据题意有:
CH2==CH2 - CH2==CHCl-HCl
28 t 62.5 t 36.5 t
6.1838年3月纽卡斯尔市的一些园艺家访问大物理学家法拉第,向他请教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别处生长的紫罗兰花都是紫色的,而生长在纽卡斯尔市的紫罗兰花却是白色的?法拉第经过一番研究,得出结论,后来被化学家证实并在工业上广泛应用。法拉第的结论是( )
A.遗传变异 B.纽卡斯尔市民用自来水浇花
C.施花肥不当 D.纽卡斯尔市空气中SO2含量较高
解析:紫罗兰花的紫色和白色一对比,就应考虑到漂白的问题。早期的自来水不可能用氯气消毒,即可排除HClO的作用,应从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因SO2含量较高而将紫罗兰花漂白。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