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6.(环境保护 10分)读我国轮廓图18,据图中标注
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2)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为主。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5.集装箱航运的发展始于1956年,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12分)材料一 见图17。
材料二: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类型演化表(数量:个;规模:%)
类型 |
1975 |
1985 |
1992 |
2003 |
|
腹地型港口 |
港口数量 |
84 |
75 |
67 |
63 |
集装箱规模 |
81.1 |
77.9 |
52.4 |
58.7 |
|
中转型港口 |
港口数量 |
16 |
25 |
33 |
37 |
集装箱规模 |
18.2 |
22.1 |
47.6 |
41.3 |
材料三:国内外集装箱生成能力和价值比较见表(单位:TEU/百万美元、万美元/ TEU)
国家 |
项目 |
1970 |
1980 |
1992 |
1998 |
2003 |
美国 |
集装箱生成率 |
14.8 |
17.1 |
13.1 |
14.3 |
15.5 |
集装箱价值 |
6.8 |
5.9 |
7.6 |
7.0 |
6.4 |
|
日本 |
集装箱生成率 |
6.2 |
9.7 |
15.1 |
9.7 |
13.8 |
集装箱价值 |
16.2 |
10.3 |
6.6 |
10.3 |
7.2 |
|
韩国 |
集装箱生成率 |
|
15.9 |
17.4 |
28.6 |
33.2 |
集装箱价值 |
|
6.3 |
5.8 |
3.5 |
3.0 |
|
中国 |
集装箱生成率 |
|
9.3 |
24.9 |
40.2 |
56.6 |
集装箱价值 |
|
10.8 |
4.0 |
2.5 |
1.8 |
注:集装箱生成率--单位贸易量的集装箱生成量
集装箱价值--单位集装箱的贸易价值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关于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演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3分)
A.1970年全球集装箱港形成两大集群:北美和西欧
B.1975年全球集装箱港形成三大集群:北美、西欧和东亚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成为全球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重心
D.21世纪以前全球集装箱港口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E.21世纪以来中国集装箱港迅速崛起
(2)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类型演化过程中,最先兴起的是 型港口,20世纪90年代始,区位对集装箱港的影响日益显著, 型港口日益增多。我国的香港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属于 型港口。(3分)
(3)港口是海运的起讫点,货物是其发展的源泉;而货物生成能力取决于腹地经济(港口集散物资的地域叫做这个港口的腹地,即为港口提供出口物资和进口销售商品的范围。),因此腹地是决定港口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合以上资料,说出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轨迹;(2分)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经验,并指出我国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4分)
第36、37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作答前,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选做试题的题号。
34.(12分)读下图并完成各题。图中上部表示120°E副高脊线位置(横坐标06-21表示6月21日),下部表示我国境内的锋面位置示意图。 图16
(1)图示时段内,副高脊线在 纬度之间摆动。副高的强弱和进退,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 的分布以及 灾害的发生。
(2)图中所示锋面主要在 地区,在其影响下的天气是
。
(3)图示锋面系统在正常年份对该地区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
33.(19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
图15是1985年、2003年我国部分省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我们把部分省市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动态类型划分,分为四种类型: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下降型。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03年与1985年相比,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几乎没有变化的地区是 ,该地区具有优势的新能源资源有 。(写两种) (6分)
(2)辽宁省综合动态型属于 ,其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德国鲁
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对该
省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10分)
图15
(3)最近,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市都调低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出了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 ) (3分)
A.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B.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C.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D.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32.(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4是太平洋某岛国的地形和降水示意图,该岛国陆地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418万。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有众多的港湾。
图14
材料二:该国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将近有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农业生产与工业和商业配合密切,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规格,出口比例大。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牧场几倍。
该国与世界部分国家草场载畜量比较表
国家 |
美国 |
该国 |
澳大利亚 |
中国 |
蒙古 |
每公顷草场养羊头数 |
4.94 |
11.58 |
1.17 |
0.96 |
0.60 |
(1)简析该国南岛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
(2)根据该岛的自然条件,分析该岛以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为主?请你评价该国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10分)
31.(11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中各点为海拔高度,实线大致表示山脊线,虚线大致表示山谷线,在图中绘出海拔为70m、60m、50m的三条等高线。(9分)
(2)图中坡度最大的地区在山顶的什么方位?______。(2分)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图12),完成29--30题。
29.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B.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C.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30.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B.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C.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D.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放在工作重点之一。回答 27---28题。
27.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发展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28.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巨大
26.若用此图分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最可能呈带状分布
B.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A地需要解决灌溉水源
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
D.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谷地区
25.若仅考虑三个因素,则区位条件评价
正确的说法是
A.H----最优 B.B----最劣
C.F----最优 D.D-----最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