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判断17-21题。
1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
C.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的热量 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18.工业城市通过建造高烟囱来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的原理是
A.高烟囱能自己净化一部分有害物质
B.高烟囱能把污染物输送到城市热力环流圈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高烟囱能吸收污染物,减轻污染物总量
D.高烟囱能把污染物输送到平流层,减轻对流层的环境污染
19.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郊区绿地能过滤回归城市气流中的污染物,并降低城区气温,增大湿度
B.郊区绿地能调节城区气候,美化城区环境
C.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D.郊区绿地能减弱市区噪音,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
20.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位置是离城市
A.5-6 km B.12-13 km C.16-18 km D.100-150 km
21.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干预最强烈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小气候,不但称为“热岛”,而且也是一个“湿岛”,其“湿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上升为主,且多尘埃 B.水汽含量高,地面吸热少
C.空气平流为主,气温较低 D.二氧化碳浓度高,保温效果好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减少趋势
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15.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④近三十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近年来,与a 、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B.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增大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回答11-13题。
1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B.北美中南部
C.中亚、中国西北部和蒙古
D.澳大利亚中部
12.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温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1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气温回升快,气候干旱,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气温低,气候干旱,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读“我国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数码所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①地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
B.②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③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
D.④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和生态环境破坏
10.图中数码所示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①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大力开发水资源
B.②地区应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治荒漠化
C.③地区应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商品农业基地
D.④地区应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8.下列现象的发生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
A.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B.某些地方病的蔓延
C.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塌陷
D.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和湖泊
7.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A.滩涂 B.丘陵 C.原始森林 D.梯田
6.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增强、海面升高
5.酸雨是日益严重的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4.下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联的是
①赤潮②台风③二恶英④克山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