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3664  233672  233678  233682  233688  233690  233694  233700  233702  233708  233714  233718  233720  233724  233730  233732  233738  233742  233744  233748  233750  233754  233756  233758  233759  233760  233762  233763  233764  233766  233768  233772  233774  233778  233780  233784  233790  233792  233798  233802  233804  233808  233814  233820  233822  233828  233832  233834  233840  233844  233850  233858  447348 

37.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勘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读图完成:

万里长城示意图

(1)长城属于_______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长城也反映出我国的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它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长城向东延伸至______;明清时期,在该长城附近发生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

(3)清朝建立以后,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的功能逐渐减退。试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4)长城位于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附近。在陕、晋的北部边缘较为明显。如:

地形上可作为_______区和_______区(我国两大著名地形区)的分界线;

气候上是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和东部_______区的分界(并与我国400㎜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农业上是我国_______(粮食作物)和_______(粮食作物)种植的分界线,还是我国古代农业和_______的分界线。

试题详情

36.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为主。

试题详情

35.读“佛教的扩散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产生于现在_________(国)境内,创始人是_______。佛教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教派。

(2)其中位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的是_______佛教,它向北扩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在这条路线上,有中国的三大著名的佛教石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中国西藏的佛教,与当地的地方性宗教结合,成为_______,俗称_______教。这种文化扩散属于_______扩散。

(4)我国敦煌石窟记载了佛教从_______到_______在这里的分布和发展。

(5)我国宁夏清真寺属于_______教文化景观。

试题详情

34.读下图,回答: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世界四处主要的文化源地,其中A为_______文化源地,B为_______文化源地,C为_______文化源地,D为_______文化源地。按文化源地分类,他们都属于_______源地。

(2)四处文化源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文化源地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四大文明发源地从空间范围覆盖上又可以说是四大_______,其共同的物质文化景观有_______和_______。

(3)以文字要素为例,创造拼音文字的是_______文明,创造楔形文字的是_______文明,创造象形文字的是_______文明。

试题详情

33.下图是都江堰工程示意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都江堰工程属于(   )

A.物质文化景观                        B.精神文化景观

C.宗教文化景观                        D.农业文化景观

(2)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出的文化景观特性是(   )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指示性

(3)这一水利工程的上游是_______江,在今_______省灌县城进入_______平原。过去这里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4)都江堰工程至今恩泽“天府之国”的良田,它通过都江鱼嘴_______水,宝瓶口_______水,飞沙堰和人字堤溢洪,这项工程既可_______,又可_______,作用巨大。

(5)以上事实体现了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_______,同时也反映了作为创造文化的人,只有顺应_______,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32.读“中国虫神庙与明代蝗灾频率分布图”,回答:

(1)中国明代蝗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地区。

(2)人们可以借助掌握的蝗虫繁殖、生活所需环境的知识,反推当时的_______________状况。这说明文化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物。

(3)对自然环境指示性较好的文化景观往往与人类______活动关系密切。由图可知,当时受蝗灾影响最大的省是_______、_______等。

(4)与图中文化景观具有相同指示意义的是(   )

A.图书馆                                B.龙王庙

C.印度佛塔                           D.古罗马角斗场

(5)判断:有虫神庙的地方曾经一定发生过蝗灾。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了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是______________的。

试题详情

31.读“桑基鱼塘”图,回答:

(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_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_效益的统一。

(2)该系统景观属于(   )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

(3)该系统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______规律,并充分利用_______的生动例证。

(4)“桑基鱼塘”的新型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景观的变化主要由_______的进步带来的,主要是在景观的_______性上有了拓展,同时也体现了景观的_______性。

(5)“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我国的_______地区,后来_______平原地区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布局形式,这种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发展地区与先前发展地区有着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0.基督教在欧洲的扩散属于

A.等级扩散          B.扩展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试题详情

29.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泛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试题详情

28.“图腾”文化反映的是

A.自然崇拜          B.灵魂崇拜          C.祖先崇拜          D.动物崇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