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9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两地地理环境相似的是
A.热量条件 B.区位条件 C.地形平坦 D.矿产资源贫乏
26.当前向内地的产业转移对这两个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C.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D.有利于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据此回答23~24题.
23.本次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汶川地区位于
A.地壳活跃地带 B.褶皱山系 C.阶梯交界处 D.断裂构造带
24.与此次地震密切相关的次生地质灾害有
A.山体滑坡 B.火山爆发 C.堰塞湖溃坝 D.暴雨洪涝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长江产区由70年代的30%下降到90年代的11%,而东北松辽产区则由70年代的11%上升到90年代的32%。据此回答21-22题。
21.与东北松辽产区相比,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粮食商品率高 B、耕地面积广大 C、水热资源丰富 D、复种指数较高
22.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C.所产粮食大量出口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读图14“亚太地区几类物资运输方向略图”,回答19-20题。
19.③ ④ ⑤ ⑥ ⑦代表目前货物运输方向。关于各连线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③和④分别是铁矿石和汽车
B.⑤澳大利亚东部的石油
C.⑥中国北方的石油
D.⑦东南亚的石油
20.⑧代表大宗农产品的运输方向。有关输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现代农业阶段,农业技术水平高
B.国内市场广大
C.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D.注重水利发展,灌溉水源不足
的自然要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17-18题。
17.读上图表,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8.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回答15-16题。
15.沙尘暴、泥石流属于哪种外力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16.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
作用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
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
图5为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最有利于城镇形成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制约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国家政策 D.地域文化
14.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右图是五种外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
图6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 B.25 C.45 D.55
11.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8-9题
8.最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9. 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6-7题。
6.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7.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