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城市绿地能( )
A.降低房地产价格 B.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C.使道路更加通畅 D.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9.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7.读图4,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形态为集中式
B.这种布局形式的形成是受自然地形、交通干道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C.这种城市布局用地比较集中,彼此联系方便 D.这种城市布局市政建设投资可大大节省
|
|
4.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城市火力发电厂应建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该城市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
图1、图2分别是我国某地区城市布局示意图和该市烟囱附近地面SO2浓度分布图(单位:mg/㎏)。读图1、图2,回答3一4题。
1.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 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全对3分,只选一个且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共30分)
21.下列现象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多,产生垃圾、污水、交通拥挤等城市环境问题
B.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C.地震灾害造成人畜死亡
D.水中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22.下列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的 是
A.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B. 汽车发出造声,排出废气
C.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D.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3.我国主要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A.黄河下游的断流 B.1976年的唐山地震
C.淮河的污染 D.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24.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山区植树造林 B.草原上开垦耕地
C.工业废水的循环使用 D.饭馆食用进禁捕生猛海鲜
25.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
A.人口数量愈少,愈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B.提高人口素质,对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包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C.人类自身的生产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D.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延缓作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26. 环境资源包括( )
A.土地 、水、矿物、生物
B.生产空间、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城市建筑
C.幽美的风景,容纳污染物的能力
D.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源的生产
27. 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鼓励高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都有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28.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属于公平性湮、原则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源 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危物种 D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29. 下图为我国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雨指PH值小于45 的大气降水
B.我国南方的酸雨属于典型的硝酸型酸雨
C.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SO2和NO等酸性气体所致
D.酸雨可腐蚀建筑物,使树木枯萎
30.“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 减少水土流失
C.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D.净化空气,消除污染
20、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