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湖南四县市调研3月卷}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分布图,完成5-6题。
5.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变化大 B.地势高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位于背风坡
6.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C.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气温高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08宁波地理卷)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3-4题。
面积 |
26万平方千米 |
最冷月均温 |
5℃-8℃ |
最热月均温 |
16℃-29℃ |
年均温 |
16℃-18℃ |
年降水量 |
1000 毫米-1300毫米 |
无霜期 |
250天-350天 |
年日照时数 |
900小时-1 300小时 |
3.该地形区位于我国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4.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 B.光照不足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09福建质检地理卷)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18.(20分)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 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
(2) 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____方日落。
(5) 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地,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2010年福建省惠安崇武中学高三年地理周考试卷(三)
17.(17分)下面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太阳视运行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5°)。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 、 。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行路线图的是 ( )
A.摩尔曼斯克 B.伦敦 C.南极中山站 D.北京
(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较差为 ,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 (大或小)。
(4)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南京应 (宽或窄)些,原因是 。
16.下图甲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乙是甲图中的DI、KH、CG中对应的某一经线上该日各纬度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除180°经线外,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__________经线。(6分)
(2)图甲中的点与图乙中的A点此时恰好对应的是_______点,CF为________(晨、昏)线。(4分)
(3)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白天范围比黑夜__________,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速度较__________(快、慢)。(2分)
(5)该天J点的昼长约是__________小时。(2分)
15.图示时间内南京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 )
选择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
|
|
|
|
|
|
|
|
|
14.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乙日期,①的昼长可能增大
B.在甲日期,③的昼长可能增大
C.在乙日期,②的昼夜更替周期可能增大
D.在甲日期,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增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21日前后
B.乙表示6月22日前后
C.三地纬度可依次为40°N、66°N、30°N
D.①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
(09福建省质检地理卷)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右图完成10-12题。
10.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11.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形海拔
12.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AH)的比较,正确的是( )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09南京二模地理)读图,图中①②③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随时间变化。完成下列13-15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