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 积温”图,完成10-11题:
10.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是:
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地势南高北低
D.① 、②所在位置为山脊
11.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
C.台风 D.滑坡
9.读我国某地区学校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夏季(5月-9月底) |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
||
上午 |
09:30-13:30 |
上午 |
10:00-14:00 |
午休 |
午休 |
||
下午 |
16:00-20:00 |
下午 |
15:30-19:30 |
A.沈阳 B.西安 C.武汉 D.乌鲁木齐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5-8小题。
5.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6.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7.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4.地中海型气候区的植物,具有“树干低而多节,树皮厚,叶小但表皮似涂脂”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是为了适应:
A.冬暖湿,但雨日不多的气候 B.干湿分明的降雨特征
C.干热的夏季 D.贫瘠的土壤
3. 下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右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温度差和降水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①-甲、②-乙 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 D.④-甲、②-乙
2.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
28.(16分)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高压脊的是__ ___,表示低压槽的是____ ____。
(2) A、B、C、D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地,理由是____ 。
其中A地吹__ __风(风向)。
(3) A、C二地,天气可能晴朗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___ _。
(4) 当A所在的气压中心势力强盛,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的气候特征是____ __ 。
(以上试题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卷上面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否则不得分)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考试试卷地 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 (1) (2)
(3)
(4)
27(18分)(1) (2)
(3) (4)
28(16分)(1) (2)
(3)
(4) 。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考试试卷
27.(18分)读图2-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的日出时刻是 点钟,白昼时间是 小时。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
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4)在图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26.(16分)下图甲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乙是甲图中DI、KH、CG中对应的某一经线上该日各纬度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除180O经线外,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____________经线。
(2)图甲与图乙中的A点此时恰好对应的是 点, CF为_____ (晨、昏)线。
(3)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白天范围比黑夜__________,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速度较 (快、慢)。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B.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
C.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D.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