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B.a、c
C.b、c D.b、d
2.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3.图中四地中,属于北温带的是
A.a、d B.b、d、c C.a、b、d D.a、b、c
29.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A) (图B)
(1)图A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1分)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图A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 ,(3分)
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1分)
(3)图B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A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 地区;②模式适合 地区。(2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图B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1分)
28.读西电东输基本格局图,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中EF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
原因是 。
(2)从发电站能源来看,AB处为 力
发电站,CD处为 力发电站。
(3)试述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问题的措施:
(4)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与发达国家相
比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会带来什么问题?
27.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
A B (2分)
(2)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1分)并分析形成原因。(2分)
(3)C地附近地处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加之当地气候的影响,
多 等地质灾害。(3分)
(4)图示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分析A、B、C、D四个地区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4分)
26.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中:①外流河②内流河③放射状水系④辐合状水系⑤冰川融水补给⑥雨水补给(4分,填错一项不得分)
地形区 |
甲 |
乙 |
地理特征 |
|
|
(2)两地区差异显著,国土整治的重点也不同。目前,甲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
。(2分)
(3)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4分)
(4)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得他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4分)
右下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24-25题:
24.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
是( )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25.①、②两条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
A.降水、气压 B.降水、光照
C.光照、降水 D.气压、光照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读南昆铁路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南昆铁路沿线地区不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有( )
A.峰林 B.冲积扇 C.沙垄 D.钟乳石
22.与南昆线相接的铁路线有( )
A.成昆线 贵昆线 B.湘黔线 黔桂线 C.昆河线 川黔线 D.黔桂线 黎湛线
23.南昆线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
①云南磷矿外运 ②贵州煤炭外运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 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⑤昆明鲜花出口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02年7月4日,我国首次利用黄河上人工水库拦蓄的水形成人造洪水,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沙减淤试验。据此回答19-20题。
19.此次试验所用的水主要来自( )
A.三门峡水库 B.小浪底水库 C.刘家峡水库 D.丹江口水库
20.关于利用人造洪水冲沙减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措施是治黄之本 B.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提高了水流速度
C.人造洪水能减少水土流失 D. 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抬高了水位
2003年6月,我国独特的自然景观“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右图,判断17-18题。
17.“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 )
A.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黄河、珠江
D.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18.该保护区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有色金属 B.生物资源
C.太阳能资源 D.水能资源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读海南省地形结构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a、b、c三地年降水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 b>a>c D. b>c>a
16.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
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
A.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
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