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4691  234699  234705  234709  234715  234717  234721  234727  234729  234735  234741  234745  234747  234751  234757  234759  234765  234769  234771  234775  234777  234781  234783  234785  234786  234787  234789  234790  234791  234793  234795  234799  234801  234805  234807  234811  234817  234819  234825  234829  234831  234835  234841  234847  234849  234855  234859  234861  234867  234871  234877  234885  447348 

读图8“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20-22题。

20.该地理现象是         (   )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21.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   )

   A.豫          B.琼       

   C.藏       D.沪

22.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

是              (   )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图9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试题详情

图7为云贵高原某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

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8.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

问题是            (   )

   A.石漠化          B.泥石流

   C.盐碱化         D.土壤肥力下降

19.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于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试题详情

图6阴影部分为沿30o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5-16题。

 

15.N所对应的地面上的N′,与M所对应的地面上的M′相比 ,N′所在地       (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光照少

16.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M′地的隆起,削弱东亚的季风气候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C.M′地周边多发地质灾害 

    D.N′地冬季多发寒潮灾害

试题详情

表1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13-14题。

  资源种类
省区





★★
★★★★
 
★★★★

★★★★
★★★
★★
★★★

★★

★★★★
★★★★


★★
★★★★

13.读表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甲-天然气  乙-煤炭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B.甲-天然气  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煤炭     

   C.甲-煤炭   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天然气      

   D.甲-煤炭   乙-天然气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14.与四川相比,新疆乙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地壳运动频繁

试题详情

图5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量的大小。读图回答11-12题。

 

11.在生态系统中,影响土壤、生物、枯枝落叶所储存养分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12.图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试题详情

合图回答9-10题。

9.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体现的地带分异规律是  (   )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

10.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取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

主要是                 (   )

   A.保障旅客安全    B.节省土地资源

   C.缩短施工时间    D.节省投资成本

试题详情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读图回答7-8题。

7.图3中我国某处海域最明显的环境问题是     (   )

   A.石油污染       B.赤潮危害

     C.农药含量超标   D.三角洲萎缩

8.下列叙述中与该海域环境问题的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冬季风风向    B.养殖业发达  

   C.发达的工农业   D.人口城市密集   

2008年4月18日,总投资2200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

开工,它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据此结

试题详情

图2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5.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   )

   A.两大板块         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         D.五大板块

6.甲、乙两处的自然带类型分别为                                                 (   )

     A.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C.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试题详情

图1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据图回答1-3题。    

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因素      B.地形影响

   C.天气变化      D.纬度差异

2.甲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

(   )

   ①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③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

发展绿洲农业  

   ④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图示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们在开发其自然资源时十分小心,这种谨慎的原因是

                                                                                     (   )

   A.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比较低       D.此地的自然资源总量比较少

试题详情

27.读图15,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

(2)判断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并分析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不同影响。(8分)

(3)说出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图15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