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图各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西北
39.(27分)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图8),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
域类型及形成的区位因素。(13分)
1949年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大量围垦,到1997年其面积只有2691平方千米,缩小了近40%。
(2)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明针对该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
甲 |
乙 |
主要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干旱 |
寒潮 |
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
|
|
(4)比较武汉、芝加哥两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的异同点。(5分)
16.(17分)根据甲、乙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甲图中河流BC段和CD段的走向,并分析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4分)
(2)甲图中,A城市所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商品棉生产基地,说明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
(3)写出经过A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2分)
(4)结合乙图,简述1-9月份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那些自然灾害,并据图说明理由。(7分)
图1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36题。
34.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35.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36.图3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 B.③ C.④ D.⑤
第 Ⅱ 卷
读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回答31-33题。
31.有关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最中间的一列山脉是天山山脉
B.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秦岭
C.②图中最北的一列山脉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山脉是祁连山
D.③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①图中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2.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省区中只有①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①②是我国著名的畜牧业基地
C.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基地
D.①②③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产区
33.有关A、B、C、D四个省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中A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
B.②图中B城市位于黄河沿岸
C.③图中C城市有我国十大风景名胜--长江三峡
D.④图中D城市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28-30题。
28.400㎜等年降水量线在甲处闭合,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湖泊 C.森林 D.城市
29.2005年12月29日至2006年1月3日,新疆伊犁、昌吉、阿克苏、哈密和乌鲁木齐等地州出现强降温并普降大雪,大部分县市遭受严重雪灾。读乙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判断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4000m B.2500m C.2000m D.1500
30.托克逊一些地区的岩石是由泥岩和沙岩层成,一层坚硬,一层松软,它被“雕塑”成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各种形态的“建筑群”,形成这些“建筑群”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动力 B.流水侵蚀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读图,回答26-27题。
26.影响图中四座城市兴起的最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A.城市①--航运 B.城市②--交通
C.城市③--军事防御 D.城市④--资源
27.甲、乙、丙、丁分别是通过四个城市的铁路线。下列关于四条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西南地区通向海洋的便捷通道
B.乙--自东向西穿越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C.丙--跨越雪域高原,沿途钾盐、地热、森林资源丰富
D.丁--缓解了我国南北运输压力,活跃了交通网络
根据图中两岛屿的信息,分析回答24-25题。
24.两岛的地势差异性表现为
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
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
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
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
25.图中两岛的盐场分布在
A.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B.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C.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D.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下列四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回答21-23题。
21.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