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405  23413  23419  23423  23429  23431  23435  23441  23443  23449  23455  23459  23461  23465  23471  23473  23479  23483  23485  23489  23491  23495  23497  23499  23500  23501  23503  23504  23505  23507  23509  23513  23515  23519  23521  23525  23531  23533  23539  23543  23545  23549  23555  23561  23563  23569  23573  23575  23581  23585  23591  23599  447348 

4.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选C。烯烃与H2加成后原来双键两端碳原子上至少

有一个氢原子。由知该烯烃可能有3种。

试题详情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解析]选C。因为丙烷中碳原子呈锯齿形,故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正确;烷烃在光照下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丙烷比丁烷更难液化,C错误;石油分馏可得CH4、C2H6、C3H8等,故D正确。

试题详情

2.(多选)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B.煤干馏的目的是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本质差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

D.工业上苯、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其存在于干馏所得到的焦炉气中

[解析]选B、C。A项干馏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B项煤干馏的目的是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而且可以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提高燃煤的热效率。C项煤干馏时发生了分解反应,所以是化学变化;分馏仅仅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开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各成分,所以是物理变化。D项苯、甲苯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

试题详情

1.(2009·安徽高考改造题)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解析]选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瓶中,又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故应用玻璃塞;乙酸乙酯与水不相溶,混合后会分层,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故不能用量筒量取9.50 mL水;实验室蒸馏石油时,由于部分馏分的沸点在100 ℃以上,故用刻度范围为0-100 ℃的温度计不合适。

试题详情

21.(8分)(思维拓展题)将0.3 mol某烃与标准状况下的15.68 L氧气通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将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增重19.6 g,并生成20 g白色沉淀,将余下气体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减少6.4 g。试推断这种烃的化学式,并写出在上述条件下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与0.3 mol该烃燃烧反应的氧气为

反应生成物中,由于可使炽热的氧

化铜质量减少,则一定有CO,设其物质的量为x。

CO+CuO Cu+CO2 Δm

1 16

x 6.4 g

解得x=0.4 mol

设燃烧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y,H2O的物质的量为z,CO2和H2O的质量之和为19.6 g。

CO2--CaCO3

1 100

y 20 g 解得y=0.2 mol

含C:x+y=0.4 mol+0.2 mol=0.6 mol

则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含H:2z=2×0.6 mol=1.2 mol

试题详情

20.(7分)已知1 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 kJ热量;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

890 kJ热量。

(1)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_____890 kJ(填“>”、“=”或“<”)。

(3)若将a mol CH4、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则放出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a mol CH4、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且CO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则放出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g)+ O2(g)====H2O(l)

ΔH=-286 kJ/mol

(2)< (3)283a kJ<Q<890a kJ

(4)284.5a kJ<Q<586.5a kJ

试题详情

19.(12分)(2009·天津高一检测)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1)丙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2)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

试题详情

18.(12分)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

 

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如下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检验,但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应先检验出SO2后,再用NaOH溶液除去SO2,然后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

答案:(1)A B A 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试题详情

17.(6分)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

(1)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判断:第2 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第2 min 时,Z的生成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相比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解析](1)随着反应的进行,X、Y物质的量减小,Z物质的量增多,说明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从2 min开始三者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由反应开始到2 min时X、Y、Z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确定其化学计量数之

(3)第2分钟时X、Y、Z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此时Z的生成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相等。

答案:(1)3X+Y 2Z (2)0.05 mol·L-1·min-1

(3)是 相等

试题详情

16.(10分)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可形成常见化合物BA4,一个BA4分子中电子总数为10;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D与C同一主族,E- 比C2- 多一个电子层。试回答:

(1)D与E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填元素名称),请你自选试剂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说明试剂、简单操作、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球棍结构如图

试写出利用植物秸秆生产这种物质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B形成常见化合物BA4,且一个BA4分子中电子总数为10,则BA4为CH4,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则C为氧元素,D与C同主族,且原子序数比C大,则D为硫元素,E- 比C2- 多一个电子层,则E为氯元素。

(1)S与Cl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氯,可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2)H、O、S间形成的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若有18个电子,则为HS-,若有10个电子,则为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 +OH- ====H2O+S2-

(3)从所给球棍模型可知它表示的物质为C2H5OH,由秸秆生产C2H5OH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氯 将Cl2通入Na2S溶液(或氢硫酸)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2)HS- +OH- ====S2- +H2O

(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