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
A.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思路解析:能溶于盐酸,产生亚铁盐,但没有铁盐,再加入氯水,才能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6.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思路解析:焰色反应中洗涤铂丝的试剂是稀盐酸。
答案:D
5.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的金属是( )
A.Fe B.Cu C.Ag D.Hg
思路解析:根据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 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 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答案:B
4.下列材料掺入普通钢中,可形成不锈钢的是( )
A.Ni、Cr B.Mn、Si C.稀土金属 D.W、Pt
思路解析:不锈钢是含有镍、镉的合金。稀土金属是一些五、六长周期的金属元素。
答案:A
3.现在,我国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
A.钢 B.青铜 C.铝合金 D.塑料制品
思路解析:钢被誉为“工业粮食”,是现代用途最广的合金。青铜是最早合金,塑料不是合金,铝合金用途不如钢。
答案:A
2.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 )
A.青铜器 B.白铜制品 C.铁制品 D.石块
思路解析: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青铜器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答案:A
1.下列合金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是( )
A.铝合金 B.青铜 C.碳素钢 D.生铁
思路解析:铝合金由于表面上的氧化膜成为抗腐蚀性最好的合金。
答案:A
12.某课外活动小组实验测得某硅酸盐所含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如下表:
氧化物 |
CaO |
Al2O3 |
SiO2 |
H2O |
质量分数 |
0.142 0 |
0.260 2 |
0.459 2 |
0.137 8 |
(1)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该硅酸盐的普通化学式和氧化物表示式吗?
(2)你能推测该硅酸盐的结构吗?
思路解析:假定该硅酸盐的质量为100 g,则根据它们的质量可求出相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1∶3∶3,所以可知:Ca、Al、Si、O、H2O的个数之比为:1∶2∶3∶10∶3。
答案:(1)CaAl2Si3O10·3H2O(或CaAl2H6Si3O13) (2)CaO·Al2O3·3SiO2·3H2O
11.有一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
(1)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
(2)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
(3)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4)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思路解析:(1)碱石灰是氧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从该无色气体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的现象,说明该气体中可能含有H2O、CO2。
(2)从该气体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的现象,可说明该气体不可能含有CO、H2。
(3)从该气体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的现象,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2O(g)。但这H2O(g)不应是原无色气体中所含有的,因为原混合气体中的H2O(g),早在第一步处理时已被全部吸收了,这只能是H2与CuO反应后生成的H2O(g)。由此可肯定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H2。
(4)从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同样,CO2不应是原无色气体中所含的CO2,原气体中的CO2,早在第一步处理时已被全部吸收了,此时CO2只能是CO与CuO反应后生成的CO2。由此可肯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CO。
答案:H2、CO H2O(g)、CO2
我创新 我超越
10.三硅酸镁能被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胃溃疡,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把三硅酸镁Mg2Si3O8·nH2O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中和胃酸(HC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若直接写Mg2Si3O8·nH2O与HCl(aq)的反应,则无从下手。先将Mg2Si3O8·nH2O改写成氧化物形式:2MgO·3SiO2·nH2O,再写与HCl(aq)的反应则较易。
答案:2MgO·3SiO2·nH2O 2MgO·3SiO2·nH2O+4HCl====2MgCl2+3SiO2+(n+2)H2O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