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右下图为我国某地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读图完成8-10题。
8.这种气候的名称和典型植被是
A.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B.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C.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9.该地适宜种植橡胶、咖啡、椰子的原因是
A.全年高温,季节变化不明显 B.生物基因工程的推广
C.土壤肥沃 D.市场广阔
10.这种气候在我国的最大分布区是
A.台湾岛 B.西双版纳 C.海南岛 D.广西南部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流经甘肃,最后到这里汇集成许多季节性的湖泊。五十年代,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上游地区不断的截流引水,使得额济纳旗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沼泽消失了,胡杨林也死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6-7题
6.夏季弱水源头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A.雨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 C.湖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7.冬季额济纳旗的湖泊水量变化规律是
A.收入小于支出,湖水减少 B.收人大于支出,湖水减少
C.收于大于支出,湖水增多 D.收于小于支出.湖水增多
右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4.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5.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2.陆地上的水在不断流动,互相转换。下图中(图①②是河流横断面,虚线为潜水位)正确反映河流洪水期水体之间补给情况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右图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读右图,回答29-30题。
29.B点和D点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冷锋影响
B.B处刮偏北风
C.D处风速更大
D.D处为暖气团
30.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城市E未来的天气变化过程
A.阴雨一晴朗一阴雨一晴朗
B.阴雨一阴雨一晴朗一晴朗
C.晴朗一阴雨一晴朗一阴雨
D.晴朗一晴朗一阴雨一阴雨
高三地理试题 2010.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下图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
27.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西、南部郊区 B.中心城区 C.东、北部郊区 D.不确定
28.根据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状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B.有利于减轻上海市的环境压力
C.有利于上海城市功能区的优化
D.有利于促进上海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23-25题。
23.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可能原因是
A.北大西洋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厄尔尼诺 D.偏南风
24.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A.引发赤潮 B.软件业遭受打击
C.降水增多 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25.该海域所在地区最容易发生,并且加剧油污治理难度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伏旱 C.季风 D.飓风
下表是某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21-22题。
国家 |
储量百分比(%) |
产量百分比(%) |
消费量百分比(%) |
中国 |
36 |
97 |
41 |
美国 |
13 |
0 |
13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其它 |
51 |
3 |
20 |
2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