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图16是利用遥感技术绘制的南极大陆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6 (1)说出两图中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的共同特点。(2分)
(2)分析b图中P处气温极低的原因。(3分)
(3)遥感技术观测南极大陆有哪些优点?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南极大陆环境变化的哪些信息?(5分)
31.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做出预报。图15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低压的位置。
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说出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2分)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3分)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
发生哪些改变?(2分)
图14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 30题。
29.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30.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图13为中原城市群分布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
B.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27.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不正确说法是
A.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
B.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C.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D.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8.下列不属于中原城市群建设自然原因的是
A.地形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B.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
C.土层深厚且肥沃 D.黄河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
我国黑、吉、内、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省)乏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图12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图12
24.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D.总的说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5.西部经济地带
A.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
C.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 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
23.据图可知
A.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高于向西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的铁路货流量多子北方地区
C.运出量最大的省份是四川省
D.运入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
22.图中各箭头运输的主要货物和交通运输线分别是
A.①小麦--京哈线 B.⑦大米--沪杭线
C.③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 D.④煤炭--京包线
图10为西欧某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分布示意图。第1带:温室、花卉;第2带:园艺、果品、马铃薯、烟草;第3带:奶酪制品、牛羊肉、饲料、纤维用亚麻;第4带:普通农业;第5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第6带:牧场;第7带:森林。读图完成19-21题。
19.从第1带到第7带总体上
A.单位面积产值越来越低 B.产品越来越易保存
C.劳动力素质越来越高 D.距离主要市场越来越近
20.图中农业第1带发展花卉生产的限制条件最可能是
A.光热条件较差 B.地形崎岖 C.气温日较差大 D.土壤贫瘠
21.铁路线东段选址在
A.山谷 B.盆地 C.鞍部 D.平原
图9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左图为我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问示意图。第五次人口普查还发现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读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民工流入量最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环境人口容量大 B.气候条件优越
C.资源开发 D.经济发展速度快
18.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主要原因是
A.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年龄较轻 B.乡村地区妇女生育率较城市低
C.城市大量老年人到农村养老 D.乡村人口平均寿命高于城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