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6185  236193  236199  236203  236209  236211  236215  236221  236223  236229  236235  236239  236241  236245  236251  236253  236259  236263  236265  236269  236271  236275  236277  236279  236280  236281  236283  236284  236285  236287  236289  236293  236295  236299  236301  236305  236311  236313  236319  236323  236325  236329  236335  236341  236343  236349  236353  236355  236361  236365  236371  236379  447348 

读下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11-13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

解析:A水文观测站位于洞庭湖的上游地区,没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因此其流量变化较大。

答案:C

12.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D.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

解析:F图中沙洲露出的较多,说明河流的流量较小,此时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补给作用,因此A处的流量小于B处。

答案:D

13.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C.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D.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解析:湖泊对河水具有调节作用,退耕还湖使湖泊面积增加,对河水的调节作用增强。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区域跨越了我国( )

A.地势三级阶梯    B.三大自然区

C.三个经济地带        D.五个温度带

9.关于四地区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②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基地

C.③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汛期短

D.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10.关于四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②地区--黑土侵蚀、森林的破坏

C.③地区--酸雨危害、土地盐渍化

D.④地区--干旱风沙、土地沼泽化

解析:第8题,从图示经纬度范围上看,该区域未经过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因此就不包含第一阶梯青藏高寒区。该区域经过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第9题,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这里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②是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植被稀少,不是我国的木材基地。③是秦巴山地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而且这里植被相对较好,因而该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汛期较长。④地位于江汉平原一带,这里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第10题,结合中国地理可以知道,①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②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③地主要是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④地区主要是环境污染。

答案:8.C 9.D 10.A

试题详情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6-7题。

6.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7.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第6题,读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以得出,这是一个冬雨明显的区域,冬雨是被西风带控制时,盛行西风把海洋中水汽送到陆地,且距海洋越近降水越多。第7题,比较耶路撒冷与喀布尔冬温差异,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影响气温因素不外乎在地势高低与距海远近了。

答案:6.A 7.B

试题详情

下图是沿某岛屿20°纬线作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回答4-6题。

4.关于该岛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

B.东临印度洋,西临莫桑比克海峡

C.北临大西洋,南临加勒比海

D.北临琼州海峡,西临北部湾

5.乙地降水量比甲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C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沿岸寒流的影响

解析:第4题,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再结合其纬度,可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东临印度洋,西临莫桑比克海峡。第5题,甲处降水较多,主要是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乙处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答案:4.B 5.B

试题详情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地区(北纬18.5度,西经7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读全球六大板块图,回答1-3题。

1.图中序号与所示板块相符的是( )

A.Ⅰ--亚欧板块   B.Ⅱ--美洲板块

C.Ⅲ--印度洋板块     D.Ⅳ--太平洋板块

2.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3.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携带了10余吨的搜救设备,上百种救援器械,13日20时30分从北京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宜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解析:第1题,根据板块分布规律可知,图中Ⅰ为太平洋板块,Ⅱ为美洲板块,Ⅲ为南极洲板块,Ⅳ为非洲板块。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离海地最近。第3题,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答案:1.B 2.A 3.A

试题详情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据此回答4-5题。

4.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B.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湿地可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湿地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5.如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解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保护湿地,而不是开垦湿地。围湖造田后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功能减弱,河流流量变化大;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变幅增大。

答案:4.B 5.B

试题详情

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 60°E之间。读图,回答1-3题。

1.⑥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

A.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解析:根据①板块主要位于赤道上、10°W- 60°E之间,可推断该板块为非洲板块,进而推断向东依次为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答案:1.D 2.A 3.A

试题详情

15.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16分)

(1)图示区域广泛分布的岩石是____________,对该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4分)( )

A.可能含有化石

B.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C.该类岩石只在此地区分布

D.在地壳物质循环中可直接形成岩浆

(2)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分析主要原因。(6分)

(3)2010年春该地区发生大旱,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根据该地区的位置和地质条件,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此次大旱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区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这种岩石分布广泛。第(2)题,从气候、岩性、地势等方面考虑。第(3)题,主要考虑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环节。

答案:(1)石灰岩 A (2)东部发育程度相对较深,西部发育程度相对较晚。主要是因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水源充足,且地势相对低平,加之该地岩性较纯,因而喀斯特作用更为显著,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高。

(3)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少,从而导致干旱。

试题详情

14.读两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分别说出图上A、B两地的自然景观。其成因有何不同。(4分)

(2)a、b两河段的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说明A地1月、7月的主要风向及原因。(6分)

解析:第(1)题,A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草原景观;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草原景观。第(2)题,从温度带、降水、地形等方面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第(3)题,A地有季风现象。

答案:(1)A为热带草原,B为温带草原。A因有明显的干湿季节,B因降水稀少。

(2)a河段水量大,无冰期;b河段水量少,冬季结冰。 a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且中上游流域降水量较大,位于热带地区;b河段位于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 

(3)1月为东北风,因位于东北信风带;7月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

试题详情

13.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8分)

(2)简述图中F区域河流形成的地质作用。 (2分)

(3)简述 A 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题,注意植被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一是影响蒸发和蒸腾,从而影响降水;二是影响下渗和地表径流。第(2)题,该处属于背斜成谷。第(3)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降、海水、污水入侵,影响地下水质。

答案:(1)使该地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径流量变化大;蒸腾、蒸发量减少。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侵蚀形成谷地。

(3)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地面沉降或塌陷;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