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上黄土地貌形态非常多,切割较深的黄土沟是沟谷;孤立的黄土丘是黄土峁;长条形的是梁;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是塬。第2题,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传统的轮荒方式会加重水土流失。
答案:1.B 2.C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15.解放前,中国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8分)
解析:“北大荒”主要指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西大荒”指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南大荒”是指广西、云南沿边地区和海南岛一带。分析这三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要结合我国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
答案:(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农业技术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2010·上海高考)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右图为我国某一山脉及附近区域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B河流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该流域农业发展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4分)
(2)试比较甲山脉东西两侧的气温、降水关系,并说明原因。(10分)
(3)A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乙湖泊产生什么影响?(6分)
解析:第(1)题,B河流域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存在红壤贫瘠、水土流失等问题,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可发展立体农业。第(2)题,分析山脉对冬、夏季风的影响可得出东西两侧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原因。第(3)题,A河流上游地区多为山地丘陵,过度发展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引起乙湖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1)主要问题:红壤的改良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
发展立体农业。
(2)气温:冬季东部高于西部,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西部高于东部,东部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遇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多为阴天,气温低,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晴天,气温高。
降水:东部高于西部。夏季,东部来自海洋上的东南季风遇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西部为背风坡降水少;冬季,东部距海近,受海洋影响降水偏多,西部受山脉影响,降水少。
(3)①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13.(2010·新课标全国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8分)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解析:沙尘暴的形成需要物质条件(沙源)和动力条件(大风)。由图中信息可知民勤地表沙漠广布、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多大风,具备形成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1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回答,该地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业药,提高亩产水平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应
D.加大水利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图中显示该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但水资源总量比重小,则该地水资源相对严重缺乏;发展农业应注意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耕地面积大,应该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应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粮食高产、稳产。
答案:D
2006年9月20日22时,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正式启动,10月中旬达到 156米高程。这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作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读图,回答10-11题。
10.三峡水库156米蓄水选择在9-10月份的原因,主要考虑( )
A.含沙量少,泥沙淤积较少
B.水量不大,放闸蓄水容易
C.气温较低,工程容易施工
D.进入秋季,农业用水较多
11.三峡工程的发电是利用图中的落差( )
A.H1 B.H2
C.H3 D.H2+H4
解析:三峡水库采用“排浑蓄清”的运行模式,就是考虑水中的泥沙量,即在水土流失较弱的季节蓄水;水库大坝发电机组都是利用河流上下游的水位差产生的势能发电。
答案:10.A 11.B
(2010·重庆模拟)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山地A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壤贫瘠,热量不足,林木生长缓慢
B.宜林荒地少,林地面积少
C.森林树种单一,经济价值低
D.采育失调,采伐以皆伐为主,森林覆盖率下降
9.图中B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 ②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协调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湿地面积广大,水源充足 ⑤国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政策
⑥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⑥
解析:第8题,山地A为大兴安岭,由于采育失调,采伐以皆伐为主,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A、B、C三选项均不属于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9题,图中B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湿地面积广大,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土壤排水压力,故③和④均不属于B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
答案:8.D 9.D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
6.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7.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解析:第6题,地表植被不同,它们释放出的电磁波波长也就不同,因此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电磁波信息,可以实时地了解地表植被的变化情况。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的地方,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显然是因为离水井越近的地方,水源条件越好,过度放牧现象越严重,要控制这种生态现象的发展,应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答案:6.A 7.C
(2010·南京模拟)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3-5题。
3.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4.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5.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析:采用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而出现盐碱化;沙漠景观和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3.B 4.A 5.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