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下列能证明A的金属性一定比B的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A.相同物质的量的A、B单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A产生的氢气比B多
B.在常温下,A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B不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C.A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B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弱
D.A、B做电极材料,与某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时,A为负极,B为正极
5.A、B是两种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当它们都获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时,
A放出的能量大于 B,由此可知
A.氢化物稳定性:H2A>H2B B.还原性:A2->B2-
C.原子半径:A>B D.非金属性:A<B
4.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Cl B.Na2O2 C.H2O2 D.H2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A.PCl3 B.SiCl4 C.CS2 D.BF3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和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和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和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1.下列描述没有错误的是
A.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水在较高温度下分解,产生氢气,并释放出热量
B.能源、材料、信息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C.为了保护环境,废旧电池必须回收,并深埋
D.燃料电池是通过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把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29、NO与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2NO+2CO=N2+2CO2。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与CO进行该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b.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c.体积不变通入稀有气体Ar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升高温度
(2)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O和CO通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适当的催化剂。5min后,测得混合气中NO浓度为0.06 mol·L-1,CO2的浓度为0.12 mol·L-1,求:① NO的起始浓度? ②用CO浓度的变化表示5min内该反应的速率?(要求在答题纸上写出解题过程)
28、(12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是E的邻族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且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甲、乙、丙、丁是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其中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
物质 组成 |
甲 |
乙 |
丙 |
丁 |
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
A和C 1:1 |
B和A 1:4 |
D和E 1:3 |
B和E 1: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C也可形成分子A2C,则A2C的结构式为 ;
(2)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3)丁是一种密度比水大的常见有机溶剂,丙易升华且在丁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据此推断丙为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B、E的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气体,而C的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体,其主要原因是 。
27、(9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部分性质的数据:
编号 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原子半径/10-10m |
0.77 |
0.99 |
1.86 |
0.75 |
1.17 |
1.02 |
1.43 |
0.71 |
1.52 |
0.89 |
最高正化合价 |
+4 |
+7 |
+1 |
+5 |
+4 |
+6 |
+3 |
|
+1 |
+2 |
最低负化合价 |
-4 |
-1 |
|
-3 |
-4 |
-2 |
|
-1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和⑧两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2)③和⑥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①⑤⑦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26、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与Y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W的电子式为 ;
(3)将Z装入圆底烧瓶,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Ⅱ中的物质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键类型为 ;
(4)下列关于X、Z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别加热X、Z的粉末,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B. 分别将X、Z配成稀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C. 分别将X、Z配成稀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D. 分别将X、Z配成稀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