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使弹簧夹K1和K2打开或关闭控制气体流向,证明乙烯中混有CO2、SO2并验证乙烯的性质。
(1) 烧瓶中放入几块碎瓷片的作用是 ,图中一处明显错误是
(2) 若实验时看到G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但I中澄清石灰水混浊,请对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提出一合理的猜想是:
(3) 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 : 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4) F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选填“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9.(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KMnO4溶液
B. 蒸干并灼烧FeCl3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铁;
C.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选用酚酞用指示剂
D. 制Fe(OH)2时,盛NaOH溶液的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底部
E.为了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 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F.如右图,可观察到灵敏检流计的指针偏转;
(2)有一瓶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晶体,由于保存不善,又放置了较长时间,可能被氧化,试用实验证明它是部分被氧化,还是完全被氧化,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1)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
(2)
(3)
结论:
1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0.1mol/L)的弱酸HX和NaX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HX)+C(X-)=C(Na+)=0.1mol/L B. C(Na+)+C(H+)=C(X-)+C(OH-)
C. 若溶液呈碱性,则C(Na+)> C(HX)> C(X-)>C(OH-)>C(H+)
D. 若溶液呈酸性,则C(X-)>C(Na+)>C(HX)>C(H+)>C(OH-)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17.向某FeBr2溶液中,通入不1.12L (标准状况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0.3mol/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及离子的水解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B.反应后溶液中C(Fe3+)=0.1mol/L
C.原溶液中C(Br-)=0.4mol/L D. 反应后溶液中C(Fe3+)=2C(Fe2+)
16.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2e- + 2OH- = 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H)3 - 3e- + 5OH- = FeO42- +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Cu粉加入FeCl3溶液中:Cu+Fe3+ =Cu2++Fe2+
B.将Al粉加入NaOH溶液中:Al+2OH-+H2O=AlO2-+2H2↑
C.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I-+Cl2 =I2+2Cl-
D.往KAl(SO4)2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沉淀完全:
2Al3+ + 3SO42- + 3Ba2+ + 6OH- = 2Al(OH)3↓+ 3BaSO4↓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纯铁比生铁耐腐蚀
B.甲苯和溴水混合,在铁作催化剂时能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C.工业上用铝热反应冶炼铁
D. 使用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13.某有机物链状分子中含n个-CH2-,m个 -CH-,a个-CH3,其余为氯原子。则氯原子的个数为
A.2n+3m-a B.m+2-a C.n+m+a D.m+2n+2-a
12.下列各组离子⑴I-、ClO-、NO3-、Cl- ⑵K+、NH4+、HCO3-、OH- ⑶SO32-、SO42-、Cl-、OH- ⑷Fe2+、Cu2+、SO42-、Cl- ⑸Fe3+、SCN-、K+、SO42- ⑹H+、K+、AlO2-、HSO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1组 B.2组 C.3组 D.不少于4组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价键数目为6NA
C.标准状况下,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1.2L气体时,电子转移数为NA
D.1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Al3+的个数为N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