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 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浓氨水,再加入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
解为至
4. 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种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消耗乙酸最多的是 ( )
A.丙三醇 B.乙二醇 C.乙醇 D.甲醇
3.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是 ( )
A.新制生石灰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下列物质中属于醇类且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
A. B.
C. D.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福尔马林、白酒、醋 B.丙三醇、氯仿、乙醇钠
C.苯、汽油、无水酒精 D.甘油、冰醋酸、煤
24.(9分)乙炔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mol,与b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炔和乙烷全部消耗完, 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36g的水。求:
(1)当a=1时,乙炔和乙烷的物质的量;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4/5时,求b的值和此时生成CO和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3)a、b的取值范围。
连云港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3.(6分)某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所生成的酯A 1.48g与30mL 1mol/L的NaOH溶液在加热下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剩余的NaOH需用40mL 0.25mol/L盐酸才能刚好中和。
(1)求A的分子式;
(2)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
22.(10分)法国化学家V.Grignard,所发明的Grignard试剂(卤代烃基镁)广泛运用于有机合成。Grignard试剂的合成方法是:RX+MgRMgX(Grignard试剂)。生成的卤代烃基镁与具有羰基结构的化合物(醛、酮等)发生反应,再水解就能合成各种指定结构的醇:
现以2-丁烯和必要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3,4-二甲基-3-己醇,进而合成一种分子式为C10H16O4的具有六元环的物质J,合成线路如下,H的一氯代物只有3种。
请按要求填空:
(1)F、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
(2)C+D→E的反应类型是 ,H→I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A→B ,I→J
21.(10分)已知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组成为C4H9Cl,A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F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E和G都能和新制Cu(OH)2反应,但反应条件及实验现象均不相同,H是一种有果香味的液体。
(1)A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符合上述条件的A结构简式为 。
(2)与①、⑦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若A中混有C,则对生成的B的纯度是否有影响___ ___(填“有”或“无”)。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与新制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如下表: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沸点(℃) |
34.7 |
78.5 |
118 |
77.1 |
A中放醋酸,B中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
请回答: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若用CH3CH218OH与乙酸发生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 ___,
目的是 ,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