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某种药物主要成分X的分子结构如下:
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能跟溴水反应
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的水解产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7.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 )
A、5种 B、4种 C、3 种 D、2种
6.1983年,福瑞堡大学的普林巴克(Prinzbach),合成多环有机分子。如下图分子,因其形状像东方塔式庙宇(pagoda-style temple),所以该分子也就称为pagodane(庙宇烷),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20H20
B、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
C、分子中含有二个亚甲基(-CH2-)
D、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碳环
5.“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4.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乙基(-CH2CH3) B.碳正离子[(CH3)3C⊕]
C.碳化钙 (CaC2) D.碳烯 (:CH2)
3.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2.据央视报道,自2005年12月1日起在武汉九市进行车用乙醇汽油封闭推广行动。车用
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经多项检
测结果表明,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在美国、巴西
等国早已推广使用。下列有关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纯净物
B.乙醇汽油作燃料不会产生碳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乙醇和汽油都可作溶剂,也可相互溶解
D.乙醇和乙二醇互为同系物
1.2005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24、根据烷、烯、炔烃燃烧的反应式,有人总结出以下规律:对于烷烃有n(烷烃)=n(H2O)-n(CO2),对于烯烃有n(H2O)-n(CO2)=0,对于炔烃有n(炔烃)=n(CO2)-n(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混合气体由C2H6和C3H4组成。将1.0体积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CO2体积比水蒸气多0.2体积(相同状况下测定),通过计算确定C2H6和C3H4的体积。(设体积单位为升)
(2)某混合气由烯烃和烷烃或烯烃和炔烃组成。组成中可能是两种气体,也可能是多种气体。将1.0体积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3.0体积CO2和2.4体积水蒸气(相同状况下测定)
①判断混合气体有 两类烃组成。
②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要文字叙述)。
③上述两类烃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达菲”是目前抗击禽流感的常用药物,合成“达菲”
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Shikimic Acid)。
⑴莽草酸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不同颜色的球代
表不同的原子)。取一定量的莽草酸燃烧,产物只有
CO2和H2O。则莽草酸的分子式为: CHO 。
⑵莽草酸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羟基、碳碳双键 。
以下是以莽草酸A为原料的有机合成路线:
已知D的碳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⑶C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分别是 。
⑷莽草酸A→D的反应类型是: 消去反应 。
⑸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 ;
②D→E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