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6.因油罐汽油泄漏引起大火时,消防人员所考虑的以下灭火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设法关闭阀门,阻止汽油继续泄漏
B.设法降低汽油的着火点
C.设法降低汽油的温度
D.设法让汽油与空气隔绝
4.下列几种警示标志,表示禁止存放易燃物的是( )
1.纸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4.不能死记硬背,要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在遇到一些开放性问题时,才能作出圆满的回答。如例5。
[基础演练]
3.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我们不要把概念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注意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在分析、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深化概念、发展概念。如例4。
2.本节所涉及的题目多为选择题,在分析选项时,不能只看选项本身是否准确,重要的是一定要把选项和题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例2和例3,倘若不注意题干的要求,就很容易把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来。
1.对于给定的某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它的着火点一般是个定值,而环境的温度却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大家不要以为物质的着火点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在促进燃烧或进行灭火时,我们只能改变环境的温度,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
4.以说理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表达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解析: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可知,A、B均可较好的防止烟尘对呼吸道的侵害,D可有效帮助被困在火区的人员脱离险境;唯有C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这是因为,当打开门窗时会造成空气的对流,从而导致火势的蔓延和扩大。答案为C。
例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蒸发吸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解析:水可用来灭火,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水为什么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其道理就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了。从燃烧的条件可以推断灭火常用的三种方法,这就是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在燃烧着的木材上浇水,水受热后蒸发吸收热量,一方面能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另一方面产生的水蒸气又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了灭火的目的。答案:D。
例3.(济宁中考)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面的两个实验:
(1)按图-1实验(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水温不低于70℃)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发生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按图-2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砂子)可观察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照实验(1)、(2),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的认识?
。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大家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认识。从图-1所示的实验可知,红磷虽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故未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超过了它的着火点,但由于没有和空气接触,因而也未发生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既与空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它的着火点,所以才燃烧起来。可见,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是要与氧气接触。
|
本题第(2)问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 C+2MgO
例4.有人说“防火是灭火的最好的方法”。就这句话请你谈一谈你的观点和想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说理题,能考查大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再好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也不如不发生火灾为好。火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和无可挽回的损失。经常检查火灾隐患,消除火灾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做好防火工作,避免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常见误区]
3.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考查大家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如例1。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