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个氧原子,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分子式为 。
(3)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个官能团“ ”。
20、(10分)Ⅰ通过下面的反应路线可以合成1,3-环己二烯()
(1)②的反应条件为: ;
(2)指出下列反应的类型
① ③
(3)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Ⅱ请按给出的示例,接着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仅用乙烯为有机原料合成草酸二乙酯的方案。
19、(12分)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H。其中,反应⑧中F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2n-1)。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设计③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 。
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新制Cu(OH)2作用下转化成D:______
反应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步 骤 |
解 释 或 实 验 结 论 |
(1)称取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
试通过计算填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2)将此9.0gA在足量纯O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 |
(2)A的分子式为: 。 |
(3)另取A 9.0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2(标准状况)。 |
(3)用结构简式表示A中含有的官能团: 。 |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
(4)A中含有 种氢原子。 |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 。 |
17、(10分)禽流感在全球的蔓延,使人们谈“禽”色变。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如右图)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达菲是抗禽流感病毒特效药物。
(1)指出莽草酸中具有酸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莽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①1mol莽草酸与Na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 molNa;
②1mol B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 molBr2。
(4)写出所有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 含有苯环;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 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 NaOH发生反应;④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16、(10分)某课外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其中,A中盛放浓硫酸,B中盛放乙醇、无水醋酸钠。
请回答:
(1)用文字指出该装置中的有一处错误: 。
(2)C中盛放的液体是 ;作用是:
。
(3)若乙醇中的氧原子为18O,乙酸中的氧原子为普通的16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18O的位置的: 。
(4) 请你提出一条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 。
15、(10分)苯甲醛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物质,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试回答下列问题:
(1)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
(2)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
(4)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 。
(5)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h |
1 |
2 |
3 |
4 |
5 |
苯甲醛产率/% |
76.0 |
87.5 |
83.6 |
72.5 |
64.8 |
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
。
14、X、Y、Z为下列四种醇中的三种,将它们混合后分为两等份:一份跟足量金属钠反应,共产生α mol H2;另一份完全燃烧后生成2αmol CO2。则该混合醇中不可能含有
A.甲醇 B.乙醇 C. 乙二醇 D.丙三醇
Ⅱ卷(共 72 分)
13、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2,已知A-E有如右图转化关系。则A的结构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2、已知酸性:>H2CO3>,将 转变为
的方法是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CO2
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C.加热溶液,通入足量的SO2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