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7682  27690  27696  27700  27706  27708  27712  27718  27720  27726  27732  27736  27738  27742  27748  27750  27756  27760  27762  27766  27768  27772  27774  27776  27777  27778  27780  27781  27782  27784  27786  27790  27792  27796  27798  27802  27808  27810  27816  27820  27822  27826  27832  27838  27840  27846  27850  27852  27858  27862  27868  27876  447348 

1.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也更加多样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NaOH、NaNO3都是强电解质   B.Na2O、Al2O3、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C.磁铁矿、铝土矿、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试题详情

22. (1)90%;25.7% (3)大于; (4)1.7a

试题详情

22.(8分) 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中充入4molX、14molY,向B中充入2molX、7molY,起始时V(A)=V(B)=a升,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2X(g)+2Y(g)  Z(g)+2W(g);△H<0。达到平衡(Ⅰ)时,B中密度变为原来的 ,试回答: (1)B中X的转化率α(X)B为   ____________ , X的转化率α(Y)B      .

(2)A中Z和B中的W物质的量的比较:n(Z)A    n(W)B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  _______   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试题详情

21.答案(1)①碳酸氢钠放出气泡快  

②碳酸氢钠、53:42  

③不正确

(2)①关于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研究  

②温度计、托盘天平 

吸热  放热  吸热、放热  a、c

试题详情

21.(14分) (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HCO3和Na2CO3的有关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4 mol·L1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盛______________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大小气球(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___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类似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CO3(aq)+H+(aq)=H2O(l)+CO2(g);  △H>0 

            CO32(aq)+2H+(aq)=H2O(l)+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35mL水
3.2g Na2CO3固体
20℃
24.3℃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 mL+10ml水
20℃
24.2℃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

35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5.1℃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五条结论:

a:NaH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c: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d: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e: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______(填a→d的字母)的热效应之和。

试题详情

20.I.(1)(1-a) (2)3a (3)2,3-3a,丁,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4)a/(2-a) 

II.(5)乙,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III.(1)c(CO)c(H2O)/c(CO2]c(H2)

(2)吸热  (3)bc  (4)830

试题详情

20.(18分) 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g)+B(g)C(g)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b的大小。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III.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  ℃。

试题详情

19.(1)固体煤经处理变成气体燃料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  (2)②  (3)C  (4)E1=E2+E3+E4

试题详情

19.(6分)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是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a.C(s)+ O2(g) = CO2(g)        △H=E1    ①

b.C(s) + H2O(g) = CO(g)+ H2(g)    △H=E2    ②

  H2(g)+ 1/2 O2(g) = H2O(g)     △H=E3     ③

  CO(g)+ 1/2 O2(g) = CO2(g)      △H=E4    ④

回答:

⑴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______             _________

⑵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H >0?________________

⑶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8.某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2N(g)  3C(g)达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4 mol,若温度不变,向容器内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A、C各1mol,此时该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