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B.过量CO2通入NaAlO2溶液中AlO2-+CO2+2H2O == HCO3-+Al(OH)3↓
C.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3O4+8H+== Fe2++2Fe3++4H2O
D.Na2CO3溶解于水中:CO32- + H2O == HCO3- + OH-
3、下列用途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铵盐用作氮肥 B 用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
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硝酸银 D.氢氧化钠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22.(10分) 实验:氧化铜的制备
在试管中倒入2mL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浅绿色的沉淀,将此浊液加热直至沸腾,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适量NaOH,沉淀逐渐变蓝,再加热沸腾,沉
[接试题卷第四页]
淀逐渐变黑。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该浅绿色沉淀物可能是碱式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SO4。
(1)请写出生成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请设计-个实验,证明该浅绿色沉淀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
(3)写出浅绿色沉淀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变蓝的原因是 。
(4)请写出蓝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化学模块考试试卷
21.(10分) 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滴定:①用 式滴定管盛装ca mol/L盐酸标准液。右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请将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③表空格中。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25.10mL(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②下表是3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8.2-10.0 |
该实验可选用 作指示剂;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消耗的体积 |
||
1 |
V |
0.50 |
25.12 |
24.62 |
2 |
V |
|
|
|
3 |
V |
6.00 |
30.58 |
24.58 |
(2)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b= 。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 ;
b.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 ;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 ;
d.若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 。
20.(8分)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填>、<、=),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 (填>、<、=),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19.(10分) 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氨水 ②硝酸铵 ③氯化钠 ④硫酸氢钾 ⑤次氯酸钠 ⑥碳酸氢钾
(1)能促进水电离的是 ;能抑制水电离的是 。
(2)能水解的是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任写一个) -。
(3)常温下,0.1 mol·L-1上述物质溶液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18. (8分) 将1 mol I2(g)和2 mol H2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2HI(g);D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j(HI)随时间t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
(1)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1/L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j(HI)的变化如图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j(HI)的变化如图曲线(III)所示.则
甲条件可能是 。乙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g)(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 (用含有a、b、c的代数式表示)
17. (6分)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
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N2(g)+H2(g) NH3(g ) △H= ;
(3)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